“骨胶水”3分钟黏合骨折碎片受到牡蛎启发 拿下“创客中国”总决赛一等奖
骨头受伤摔碎了,在血液浸润的情况下,怎样把它又快又牢地黏合在一起?这个困扰全球科学家很多年的难题,被杭州一家生物医药公司攻克了。
在昨天落幕的第十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杭州源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天然来源再生修复材料的医用产业化”这个项目,拿下了企业组一等奖。
拿到这个奖有多难?“创客中国”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中小企业双创赛事,竞争一向十分激烈。企业组今年有3万多个项目参赛。比拼到总决赛层面,还有50个项目,涵盖电子信息、医疗健康、高端制造等多个前沿领域。
“天然来源再生修复材料的医用产业化”项目的产品称“骨胶水”。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在血液浸润的湿性环境下,只用3分钟就把碎骨黏合牢固。而且,这种材料能够自行“消失”——随着骨头的愈合,约半年时间,它也会被人体自然吸收。这意味着,未来骨折病人或许能免去二次开刀取钢板的痛苦。
骨折是常见的损伤之一,目前手术主要依赖金属钉板固定。但针对粉碎性骨折,传统金属固定方法存在解剖复位困难、钢板螺丝钉固定费时费力、不能实现密缝拼接等问题。
全球有不少科学家都在尝试研发“骨胶水”,却长期受困于两大难题:一是生物安全性,二是在湿性环境下的黏合强度。源囊生物首席科学家林贤丰在研究过程中受到了“养蛎固基”的启发——牡蛎能在水中分泌黏液,将贝壳牢牢固定在桥墩上。他带领团队以此为原理,潜心研究,最终研发出能在血液环境中快速黏合并且可完全降解的骨黏合材料。
“这种创新生物材料是合成的,我们在配方、工艺上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材料的成分都是人体内本身就有的,所以没有毒性。”源囊生物总经理杨丹介绍,“骨胶水”的产业化落地能为创伤修复、组织再生等医疗场景提供新解决方案,“除了骨折,像种植牙、椎间盘突出治疗等场景,‘骨胶水’都能发挥作用。”
目前,“骨胶水”正在临床试验阶段,已完成全球首个针对粉碎性骨折黏合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入组。入组结果显示,该产品展现出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杭州通过“创客中国”大赛平台,已形成“硬核”技术的强磁场效应,吸引并培育了一批像源囊生物这样成长性十足的“好苗子”。数据显示,10年来,杭州赛区累计吸引超2800个项目参赛,培育出75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3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及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启尔机电、强脑科技等一批参赛项目已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