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楼丨这张最贴近“市场”的榜单,浙江拿下第一

潮新闻
浏览量
全文2,500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曾经,挤过人山人海的通道,在堆积如山的货物中与摊主一轮轮砍价,是无数生意人共同的记忆。

如今,商业形态几经变迁,从线下门店到线上电商,再到全域融合,商品市场迎来了新的路口。

11月26日,第十四届中国商品市场论坛上,“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榜单揭晓,浙江29家市场上榜,数量领跑全国。

榜单之外,一个更深的议题也随之浮现:在环境剧变的今天,作为市场经济“毛细血管”的商品市场,该如何破局立新,寻找下一站?

01市场发展有了“新坐标”

不久前,“世界超市”义乌迎来了它的第六代市场——全球数贸中心正式开业。这意味着,传统的贸易模式正在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数字贸易生态。

义乌的动向,一直是观察中国商品市场的风向标。而本届论坛发布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报告》,则印证了其所预示的转型趋势: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总数在缓慢下降,但市场的“肌体”却更加强健——平均成交额、单位面积和单个摊位的产出效率都在稳步提升。

这一切不言而喻:市场的竞争,早已从“数量”的比拼,转向了“质量”的较量。

在这场转向高质量的竞赛中,浙江展现出了领跑者的姿态。在备受关注的“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榜单上,浙江一省独揽29席,数量继续领跑全国。

这些上榜市场不仅交易规模大、结构优,数字化转型也走在前列,像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濮院羊毛衫市场等知名龙头都在其中,覆盖小商品、纺织、五金、皮革、家居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点开花、集群发展的良好局面。

转型的成效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数据里。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商品市场整体发展形势向好,全省商品市场交易总额达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58%;网络零售额14736.7亿元,同比增长10.8%;平台经济整体营收1.46万亿元,同比增长6.4%。

在本次论坛上,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小云以《浙江商品市场转型升级的趋势与对策》为题作交流分享,对浙江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深入阐述。

“浙江商品交易市场长期依托完善的产业链、活跃的民营经济和先进的数字技术,一直在推动业态创新和能级提升。”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评价道,从线下实体集聚到线上线下融合,从传统批发到全球数字贸易,浙江市场始终走在全国转型升级的前列。

02解码领跑经验

在全球产业链调整、消费风向转变的当下,传统商品市场普遍感叹“生意难做”,浙江市场却热气腾腾。这股“热气”从何而来?

记者通过实地走访与论坛交流,发现浙江市场的转型升级,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首先是全链化。

浙江的商品市场早就不止是“摆摊卖货”,而是在深度整合与服务整个产业链。比如,在生产端,浙江培育了数千家“超级工厂”,推动“小单快反”模式,精准响应灵活多变的订单需求。织里童装市场就是一个典型——这里聚集了上万家生产企业,从设计、打样到物流全链条贯通,实现“三天出货”。今年开年,仅用三天就卖出超1000万件童装。

又如,在服务端,浙江商品市场超越撮合交易的单一角色,构建起创意、知识产权、质量、金融、物流等一站式服务体系。义乌全球数贸中心通过集成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标准认证、金融结算、智慧物流等功能,构建综合服务生态圈,其中自主品牌商户比例已达57%。

其次是数智化。

走在浙江市场,数字化已成为经营常态。全省约四分之一的经营户开展电商业务,户均年成交额超过360万元。义乌Chinagoods、平湖“羽仓”等自建平台快速成长,数字化经营已成为市场主流选择。

直播电商更是全面爆发。数据足以说明趋势:2024年,浙江全省市场直播成交额突破80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9%。例如,华东珠宝城联合平台打造的全国首批珠宝直播基地,引进专业机构,成功孵化出上百位头部网红,总粉丝过亿,年成交额超150亿元。

再看品质化。

随着消费升级,价格不再是唯一考量,品质、品牌与消费体验成为关键。浙江市场积极推动品牌矩阵建设,培育原创经营户,优化品质管理。

比如,濮院羊毛衫市场设立了官方选品中心,与电商平台合作,为商户提供从品牌推广到商标保护的一站式服务。效果立竿见影——今年前四个月,仅濮院女装就在某头部平台实现60亿元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

03未来路在何方

这场论坛,本身就是一个清晰的“风向标”。那么,它究竟指向何方?从与会嘉宾的讨论与案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条主路径:

一条路径,是“市场+AI”,让智能工具成为经营标配。

市场竞争力,正从比拼“人力物力”转向比拼“算法算力”。在义乌小商品城,AI已成为经营“新助手”。自2023年10月起,其平台Chinagoods陆续推出AI设计、AI视创、视频翻译等一系列实用工具,已有超过3万户商家使用。其中,深度用户的订单增幅显著,超过三成。

绍兴中国轻纺城则用“布谷AI智能体”,推动面料交易实现数字化。其董事长潘建华表示:“我们要做纺织产业的‘智慧大脑’,通过AI与3D技术实现面料的精准匹配,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生。”据悉,该平台已带动市场整体物流效率提升40%,有力支撑了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的运转。

另一条路径,是“市场+消费”,让交易空间变身生活场。

商品市场不再只是批发采买的空间,而是融合体验、休闲与消费的多元场景。“悦己经济”“宠物经济”等新消费力量,带动相关品类快速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浙江三家主要珠宝市场总成交额达324亿元,同比增长7.9%;2024年,义乌宠物用品销售额约30亿元,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额的15%。

而真正的升级,体现在市场角色的根本转变。海宁中国皮革城通过“首发经济+分层运营”,从“卖皮衣”转向“输出时尚生活方式”。如今,全国超过六成的皮装新款设计源自这里。平湖中国服装城则巧妙融入当地“家庭亲子研学游”线路,并率先推行羽绒服质量分级,吸引全国游客前来体验消费,带动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

这些市场的探索,都指向了一个清晰的未来。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所洞察的,未来的商品市场,必须深深扎根于产业升级的土壤,必须敏锐地回应每一个新消费的声音,也必须勇敢地驶向全球市场的广阔海洋。

一条从“卖货场”通向“新生态”的道路,正变得清晰。而路的尽头,是商品市场无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