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韵荷风・指尖生花:孩子们在动手中感受冷瓷的永恒魅力

作者:记者 高明桢
全文872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指津・非遗谭 走读大运河”第十期活动“瓷韵荷风・指尖生花”的现场,10位小朋友围坐在一起,他们的小手正在小心翼翼地揉捏着一块块特殊的“泥土”,一场关于冷瓷技艺传承的生动课堂正在这里上演。

配图1

活动现场,冷瓷技艺授课老师李春景首先为孩子们讲述了这门古老工艺的传奇故事。“冷瓷传承于中国传统面塑艺术,最早是北方祭祀活动中的面花、面馍馍,到了宋代才逐渐发展成为以人物为主的艺术创作。”

李老师特别强调了冷瓷与传统瓷器的区别:“我们今天使用的冷瓷土是一种特殊的配方土,它不需要高温烧制,接触空气就能自然风干硬化,干透后呈现出瓷玉般的半透明质感,而且不容易摔碎,可以长久保存。”

在技艺讲解环节,老师详细演示了冷瓷制作的每个步骤:从醒土、塑形到组装、上色,每一个动作都展现着传统工艺的精细与匠心。“你们看,制作荷花要先捏出花瓣的形状,然后用工具压出自然的纹理,最后一片片组装起来。”老师边说边做。

配图2

最令人期待的动手环节开始后,每个小朋友都领到了一套冷瓷制作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制作冷瓷荷花冰箱贴。

“老师,我的花瓣怎么捏不圆呢?”一个小女孩问道。

“别着急,慢慢来,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揉搓,就像这样。”老师示范着。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制作,每个小朋友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在成果展示环节,孩子们展示着自己的冷瓷荷花。

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既能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又能锻炼动手能力,希望以后能多举办类似的活动。”

活动结束时,李春景老师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并分享了对非遗传承的看法。“看到这么多孩子对传统工艺感兴趣,我感到非常欣慰。非遗传承就是要从娃娃抓起,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老师还提到:“现在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通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技艺。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此次“瓷韵荷风・指尖生花”活动是“指津・非遗谭 走读大运河”系列活动的第十期,活动通过文化讲解和技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传统冷瓷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