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骨髓瘤患者绝境重生!
82岁高龄,癌症复发后骨髓近七成细胞都变成了癌细胞,传统化疗完全无效——这让张大爷(化名)一度以为已无任何生存希望。幸运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团队大胆用上BCMA CAR-T细胞治疗技术,把他自身的免疫细胞打造成“抗癌特种兵”,精准扫清癌细胞,最后竟成功让老人重获新生。这场跨越生死的救治,不仅为高龄难治性癌症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更彰显了我国前沿医疗技术的成熟与温度。
八旬老人癌症复发,骨髓近七成细胞癌变
2024年9月,杭州桂花飘香之际,82岁的张大爷(化名)却因剧烈骨痛再次坐上轮椅。六年前,他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据了解,这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典型症状有高钙血症、肾功能异常、贫血、骨骼损害等,常发于中老年人,且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高危或反复复发、难治的患者,即便经过积极治疗,中位生存期通常最多3年。
“六年前首次就诊时,患者肿瘤负荷极高,加之高龄、基础病多,化疗期间曾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多次徘徊在死亡线边缘。”浙大二院血液内科主任钱文斌回忆,经过团队多轮精准化疗,张大爷病情曾一度平稳,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然而去年9月,病情突然卷土重来。检查报告有如晴天霹雳:骨髓中68.5%的细胞已转化为异常浆细胞(癌细胞),属于癌症全面复发。更棘手的是,传统化疗对其已基本无效,脆弱的身体也无法承受新一轮高强度治疗,“仿佛站在悬崖边,前路渺茫,不知道该往哪走”,张大爷儿子坦言。
CAR-T技术打造“抗癌特种兵”
高龄并非绝对禁区
就在家属近乎绝望时,钱文斌主任团队经过反复研讨,提出大胆治疗方案——BCMA CAR-T细胞治疗。“简单来说,就是从患者体内抽取少量血液,通过基因技术将其中的T细胞‘训练’成能精准识别骨髓瘤细胞的‘抗癌特种兵’,再将这些改造后的CAR-T细胞回输体内,实现对癌细胞的定向打击。”钱文斌主任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这种疗法能精准攻克癌细胞,且对正常细胞损伤较小,是目前癌症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然而风险仍不容忽视。82岁高龄、心肾功能一般、有化疗毒性史等因素,都让治疗充满未知挑战。医院随即组织血液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反复评估,最终确定:治疗可行,但需全程严密监护,制定个性化应急预案。
2024年11月25日,张大爷接受CAR-T细胞回输治疗,整个过程仅30分钟,如同一次普通输液。这袋看似寻常的液体中,蕴含着1.5亿个经过基因改造、具备超强杀伤能力的T细胞“武士”。
真正的考验始于回输后。CAR-T细胞与肿瘤细胞激烈交锋时,会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可能引发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等全身反应,即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治疗第3天,“免疫风暴”如期而至:张大爷体温升至38.7℃,中性粒细胞近乎为零,血压持续下降。医护团队立即启动紧急预案,24小时全程守护,升白针、抗生素、补液、升压药轮番使用,冰毯降温、实时监护血氧与尿量,每一项操作都精准到位。“那几天,我们连眨眼都不敢松懈。”主管护士孙专意回忆道。
第7天,经过医护人员的日夜奋战与精准调控,张大爷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数量逐步回升至安全范围,成功挺过最危险的阶段。治疗第28天,全面复查结果显示:骨髓中未检测到恶性浆细胞,血液免疫固定电泳及受累轻链均转为阴性,骨痛症状明显缓解,张大爷已能自主下地行走。
“这是严格完全缓解(sCR),意味着现有常规检测手段已无法发现体内癌细胞,患者有机会获得长期无肿瘤生存。”钱文斌主任说。2024年12月初,张大爷顺利出院。“很多人认为高龄是细胞免疫疗法的禁区,但从张大爷的案例可以看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淋巴瘤等疾病,高龄并非绝对禁忌,关键在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综合评估以及医疗团队的诊治经验。”钱文斌主任强调,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龄癌症患者有望通过新型疗法获得治疗机会,不必因为年龄而放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