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浙江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破6600亿元
昨天,记者从“十四五”时期浙江文化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五年来,浙江统筹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4584亿元,增至2024年的6600亿元,占GDP比重从6.8%提高到7.3%,与2020年相比,全省规上文化企业数量从5107家增至2024年的6747家。
具体来看,“文化+科技”方面,浙江培育了杭州、宁波、横店及浙报传媒、大丰实业等10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短视频基地等“国字号”文化科技新地标相继落户浙江。5家浙江文化企业上榜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今年,还成立了国家电影数字资产平台东部中心,创新打造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
“文化+旅游”方面,深度融合改革实现新突破。全省旅游产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4399亿元,增至2024年的5400亿元左右。五年来,全省新增3家5A级景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等“金字招牌”不断擦亮,“种地星球”“熊猫猪猪乐园”等成为爆款。上线了以入境游为场景的AI大模型——“入浙游”大模型和“嗨游”智慧平台,推进行李运送、入境签证、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入境游全链条便利化改革,让入浙境外游客有更为便利的服务和更加暖心的体验。
与此同时,浙江以“文化+民生”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需求。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推动人文乡村建设,选派1574名文化特派员“下沉”农村一线,集成资源系统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3万场次,带动派驻地增收3.4亿元。“礼让斑马线”等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文明品牌。五年来,涌现“时代楷模”2例、全国道德模范7例。以“保护第一”的理念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建立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督察机制,在保护前提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成启用杭州国家版本馆、之江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地标,1.8万余家农村文化礼堂、1.6万余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