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更喜欢思政课? 老师迎来升级版AI小助手
杭州日报
浏览量
全文719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昨日,在杭州建兰教育集团江城中学举行的上城“红巷思政”区域研训品牌建设月度研讨推进会现场,公布了一项新举措:AI智能体将成为思政老师们的“同事”,一起探寻孩子喜欢上的思政课。
AI智能体如何帮助老师?上城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孔晓玲介绍,目前全区学校有100多个AI观课室,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捕捉老师和学生课堂上的语言互动,分析这节课的质量、学生是不是沉浸其中,并给出改进的建议。这次发布的AI智能体是一次升级,就是将其与思政教育做了适配,聚焦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在“内容精度、语言力度、情感温度、思想深度”等方面辅助老师做好思政教育。换言之,大到一堂思政课怎么设计,小到一句话中哪几个词怎么说,如何让孩子更受用,AI智能体都能通过分析,给出答案。
杭州市澎致小学的思政老师毛晶晶已经利用AI智能体上了不少思政课。她觉得有了AI的帮助,思政教育变得有迹可循,“孩子从感受到感动,再到感悟的过程都被AI记录下来,我们就可以为每个孩子构建一个动态的‘思政素养画像’,为他们思想的发展做参考。”
上城区教育学院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副主任戚伟国告诉记者,目前这个AI智能体已经迭代了60多个版本,“我们不断地把之前的思政课例‘喂’给它,让它的判断,能和老师的判断尽量贴合。”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非常“隐蔽”,AI能否真正捕捉?江城中学校长黄展,也是资深的思政老师,她觉得,人的精神世界必须要通过语言、表情等诸多信息来综合研判,单靠AI难以洞悉,但孔晓玲认为,这次发布的AI智能体,深层意义在于推动思政教育从“经验型”向“证据型”转变,“我们希望通过AI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外显化’,哪怕仅能实现一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突破,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