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再添文学星光

杭州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姜雄
全文1,051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11月17日,第十届“西湖·新锐文学奖”在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颁奖。

“西湖·新锐文学奖”是《西湖》杂志于2007年创办的文学双年奖,旨在发掘中短篇小说创作领域的新锐作家。本届评奖于2025年1月启动,评选范围是自2023年1月至2025年7月在全国各文学刊物发表的中短篇小说。经过严格遴选,最终,张玲玲的中篇小说《阿耆尼》、龚万莹的中篇小说《出山》、周于旸的中篇小说《雪泥鸿爪》捧得大奖。

张玲玲出生于江苏,已出版小说集《嫉妒》《夜樱与四季》,曾获2021年首届短篇小说双年奖。她的中篇小说《阿耆尼》以两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展开对中年人婚姻、情感的精微观照。评委会认为:“张玲玲以结实如大理石的零度叙事,书写两性间的相互摧折,为当代人的情感生活写下了传记。”

龚万莹生于福建,2024年出版首部中短篇小说集《岛屿的厝》,曾获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出山”,是闽南语“出殡”的意思。小说《出山》借助殡葬业这一职业设定,将小岛上人们的生死悲欢一一呈现,每个人都幽默、顽强、坚韧,在艰难的生活中活出勃勃生机。评委会的评语是:“龚万莹以结实成熟的现实主义笔法,专注于对人的生命、死亡与救赎的探索,是向死而生。”

周于旸是一位“90后”,来自江苏,已出版小说集《马孔多在下雨》《招摇过海》,曾获“《钟山》之星”文学奖。小说《雪泥鸿爪》采用“鬼魂叙事”的双线结构,讲述时间中的失去、无可追悔的失误,向记忆深处索回所失之人,以及必然的孤独。评委会给出这样的颁奖语:“周于旸的小说,以极端理性,写人的孤独,并从孤独中得到自由。”

三位获奖者现场领奖并发表感言,不约而同地表达对文学的热爱。

张玲玲回顾了这些年的文学之路,面对横亘在面前的现实困难,她认为:“这不是文学问题,却需要文学和自我去解决,在此过程里,文学予我们以意志,以智慧”。

龚万莹以“斧子”的故事作喻:“身后,有文学的深山、虚构的茂林,我需要用自己这把小小的铁斧子,凿出一条窄窄的路”。

周于旸说:“对于我来说,写作是如此地重要,在想象与现实之间,找到我能够补全的那一点可能性。”

颁奖现场,浙江省作协主席、杭州市文联主席艾伟在致辞时回顾了《西湖》杂志及“西湖·新锐文学奖”持之以恒对中国青年作家的发掘与推介,“从‘70后’的徐则臣、石一枫,‘80后’的文珍、赵挺、孟小书,到‘90后’的宋阿曼……《西湖》始终面向着整个中国文学的未来。”

除了颁奖,当天还举办了第十届“西湖·新锐文学”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围绕“回顾与展望——西湖新锐二十年”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