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演绎畲乡抗战传奇:浙江音乐学院原创音乐剧《有凤来仪》杭州首演

作者:记者 宋明悦 通讯员 孟欣
全文1,959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11月14日至15日,作为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校地共建的重要文化成果,浙江音乐学院与泰顺县委宣传部联合打造的原创音乐剧《有凤来仪》在杭州首演。这部作品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背景,通过青春视角与民族美学,生动再现了浙南畲族儿女在战火中守护家国、传递信念的感人故事。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畲族山歌与现代音乐的交融、民族舞蹈与戏剧张力的碰撞,多次引发观众热烈掌声,成为今秋杭城舞台一道亮丽的风景。

挖掘畲乡文化,探索“古调新唱”

《有凤来仪》以二战时期泰顺畲乡人民救助美国飞行员的真实历史为蓝本,在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为核心场景,通过畲族少女蓝翠翠、科学家张振华等角色的命运牵连,展现了跨越时空的勇气与人性的光辉。

在艺术呈现上,作品巧妙运用1944年与2025年双时空交织的叙事结构,将畲族文化传统、抗战历史记忆、英士大学办学史与浙南山乡独特风貌融入叙事。值得一提的是,作品深度融合畲族文化元素。剧中蓝翠翠的唱腔保留了畲族山歌特有的颤音节奏,村民的集体舞蹈严格复刻了畲族“踏步摆腰”的传统动作,舞台上的每个画面都在诉说着浓浓的民族风情。

更令人动容的是,主创团队将畲族“凤凰图腾”的文化意象贯穿全剧——从畲族古老的“盘瓠”始祖传说,到服饰上精美绝伦的刺绣图案;从“凤凰涅槃”歌谣中蕴含的坚韧意象,到当地廊桥所象征的“同心共济”精神,这些文化符号的巧妙运用,使整部作品既扎根传统,又具有国际化的艺术表达。

文化特派员领衔,挖掘“土地里藏着的故事”

2024年5月,省首批文化特派员、浙江音乐学院教师吴涤第一次踏上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的土地,便感受到“这里的每一片竹林,每一块田野,每一条溪流,每一座大山都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为泰顺创作一部原创音乐剧的想法随之成形。由吴涤牵头,浙音师生为主体的主创团队,深入畲乡10余次。他们住在村民家中,学习畲语、记录歌谣,跟着传承人一针一线地学习畲绣,还走访了数十位高龄村民、梳理档案馆史料,收集逾20万字口述历史素材。其中,畲族村民用嘹亮山歌传递重要情报、采集中草药救治受伤战士、将飞行员巧妙藏匿于深山地窖等关键细节被一一挖掘。这些都成为剧本创作最扎实的根基、最生动的素材。

“我们只有真正站在泰顺的土地上,聆听老人们的讲述,看到那些带着历史痕迹的实物,才能真正读懂那个年代青年‘救亡图存’的热血担当。”该剧编剧、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主任蒋巍动情地表示。

青年学生担纲,“英雄走过的路有了回响”

为了完成这部原创音乐剧,浙音戏剧系师生历时半年倾力创排。这部剧的主要角色均由音乐剧专业的学生担任,他们在角色塑造中不断提升表演水平、深化对历史的理解。饰演老年蓝翠翠的何奕瑾同学表示:“刚开始时,我的声线难以贴合老年人的岁月感,在不断练声、排练中,我开始意识到,老年角色的唱腔不是‘模仿苍老’,而是表达藏着经历的‘声音质感’。”于是她主动观察长辈说话的语调、肢体的松弛感,调整气息,“我开始不再纠结‘像不像老人’,而是沉浸在她的故事里。”

为了拉近那半个多世纪的时空距离,饰演青年张振华的范鸿欣同学主动找了很多抗战时期的电影,并去到泰顺了解畲族的文化习俗,试着让自己“回到”那个年代。“我们年纪相仿,都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满怀一腔热血,”他说,“我在舞台上尽力去还原他那段人生,才明白什么叫‘精神的接续’。它不再只是一场戏,更是我们铭记历史、致敬先辈的一种方式——英雄们走过的路真的有了回响。”

“舞台是青春最生动的课堂。”该剧总导演、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教师彭卡达在回顾创作过程时说:“看着同学们站上舞台、演绎这段跨越时空的宏大叙事,我由衷感到,这样的实战锤炼,远比任何理论讲解都来得深刻、来得动人。”

现场,一位老先生在观看了首演后深情地说道,“我是泰顺人,在杭州生活几十年了,今天能见证以家乡泰顺故事为背景的原创音乐剧《有凤来仪》,真的很激动。”

文化相承、血脉赓续,“红色故事,一直在传扬”

自《有凤来仪》开始创排以来,已有16名参演学生主动将目光投向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工作。学生们向畲族刺绣传承人系统学习刺绣技艺,尝试将剧中元素融入刺绣创作;收集整理畲族抗战时期的歌谣,尝试以音乐剧的形式改编畲族民间故事等。这些青年学生已成为文化传承的桥梁,为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前不久,《有凤来仪》已在泰顺完成首演,累计吸引现场观众超2000人次,凭借精彩的剧情与真挚的情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部音乐剧搭建起一座“艺术廊桥”,促使音乐文化从“单向输送”逐渐转向“双向滋养”。

据悉,原创音乐剧《有凤来仪》将持续优化打磨,并计划开展全省高校巡演,以艺术之力赓续红色血脉,让抗战精神与民族文化在新时代舞台上焕发新生。正如剧中最后唱响的:“有凤来仪的故事,一直在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