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模型拼出大产业!来杭州赴一场“指尖之约”

作者:记者 高瑞怡
全文1,800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11月16日,首届中国杭州国际模型文化节现场热潮涌动——300辆坦克组成钢铁阵列气势磅礴,777艘舰艇首次集体亮相宛如“微型海军舰队”,来自各地的模型爱好者汇聚于此。这个用指尖拼凑出的产业,早已悄然成长为百亿级市场。

配图1

“手搓”钱江一桥,“模法师”用微缩景观串起城市集体记忆

现场,一条16米长的钱江大桥火车沙盘前围满了驻足的观众。2个月前,这座1:87比例的钱塘江大桥模型以每天1米的速度,让这座老桥在展会上重生。不久前,“模法师”王哲用同样的比例复刻完成杭州城站模型,而这款钱江一桥模型,更藏着他对城市的深情。

“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在杭州人心里,不管建多少新桥,‘钱江一桥’的地位都无可撼动。”王哲介绍道。16米长的桥面上,行人步履匆匆、车辆缓缓驶过,铁轨上不时有小火车模型穿梭而过,两岸的植被、黄绿色的江面,每一处细节都力求还原真实场景。

配图2

展台前,一位曾在大桥周边居住、后来搬迁的老居民凑过来:“没错,这就是我记忆中的钱塘江大桥!”王哲心里暖暖的,“我做模型不只是爱好,更想通过这些微缩景观,把城市里、省际间的历史记忆串联起来,让更多人记得住乡愁。”如今,这份热爱也有了现实回响,2年间的无数次尝试,让他摸清了模型材料的特质、制作工艺与流程。眼下,已有不少企业找上门来,邀请他将沙盘模型用于文化展示项目中。

配图3

7年磨一剑!军迷教师用777艘军舰模型播撒国防自信的种子

转过一个展位,仿佛踏入微型海军博物馆——从新中国刚成立时的101鞍山舰,到最新服役的18福建舰,777艘人民海军已公开舰艇模型整齐排列,铺满整个展台。这是杭州军迷俞振东花7年时间,一点点打磨出来的心血。

“做军舰模型工序特别多,从市场上买到板件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打磨、切割、预涂装、上色,还有细节修补,一道都不能省。”俞振东笑着说,工序最多的时候,自己埋头干十几个小时都不觉得累,眼里只有模型的完美呈现。

配图4

“模型最早就是从军事产业里发展来的,现在我要让它反过来为国防教育服务。”如今,这位资深军迷有了新身份——杭州某小学国防教育老师,还获评“全民国防教育优秀宣讲员”。不仅有海军舰艇,他还把陆军装备车、空军飞机模型搬进课堂,“用这些微缩模型做载体,既能让孩子们直观看到人民海军的成长历程,更能在他们心里种下国防自豪和自信的种子。”

配图5

复刻800公斤虎王战车,20多人耗时一年还原二战传奇

人群中,一尊800公斤的“大家伙”自带光环——它是从英国博文顿博物馆扫描采集数据,按1:16比例复刻的二战虎王(TheKingTiger)战车模型,每一处纹路、每一块装甲都与真机别无二致。

“我们从2016年就开始和各大博物馆合作,前后扫描了40多款真实坦克,目前对外发售的只有十余款。”来自长春的战争金属负责人张先生介绍,做这种大比例坦克模型,国际上的头部厂家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最难的不是生产,是拿到精准数据、做严谨历史考证,还有设计环节——最复杂的一款模型,20多名设计师联手攻关,耗时一年多才完成生产。”张先生告诉记者,制造模型时,整车和零件都要按真实比例缩放,金属铸造厚度、钣金弧度都得和真机等比例一致,差一点都不行。

现场,像张先生这样的战车爱好者来了五十余人,带来的200余辆战车堪称“神仙打架”:最便宜的价值1500元,最贵的一款售价高达21万元,每一辆都藏着对军事历史的敬畏与热爱。

配图7

小模型拼出大产业,百亿市场蕴藏的无限可能

在杭州国际模型文化节上,带着情怀做模型的人还有很多。更让人欣喜的是,不少爱好者从最初的小作坊起步,一步步把爱好做成了大事业。“有一家享誉全球的无人机制造商,当年就是从我们展会上的小展位走出去的。”HEC模型展相关负责人颇有感触地说。

这些年,模型展见证着行业的变迁:有人的产品从代工走向原创,公司越做越大;有人把模型技术与科技结合,闯出了新赛道;甚至有知名高校主动参与到模型赛事和展会中,挖掘其中的创新潜力。“这背后,是中国模型产业队伍的不断壮大,更是大家对模型文化从热爱到深耕的蜕变。”

事实上,中国早已是全球最大的模型玩具生产国与消费国之一。2019年-2023年,国内玩具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5.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节日用品、玩偶、动物造型的玩具超过了500亿元,不少企业借助3D打印技术,将新品研发周期缩短至3天,实现了从规模领跑到实力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