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70岁还能骑马驰骋,全运会浙江最年长选手贾海涛与他的马术人生
杭州新闻讯 伴着悠扬舒缓的旋律,穿着正式整齐的骑士从容地驾驭马匹。人着盛装,马走舞步,骑手与马融为一体,同时展现力与美、张力与韵律、协调与奔放,完成后伸手向观众致意。这样的一套流程,早已刻进浙江马术老将贾海涛的肌肉记忆中。
本届全运会上,浙江队在马术盛装舞步团体赛事决赛阶段中获得第6名,贾海涛在盛装舞步个人赛中获得第13名,与晋级擦肩而过。自2005年江苏全运会起,这位52岁的骑士已经6次陪伴浙江出征全运会,获得过三块奖牌。当记者问起多年征战全运的感受时,这位浙江代表团中年纪最大的选手爽朗一笑:“我不觉得我年纪大,我还年轻呢,得一直骑下去。”
从北方草原到江南水乡
这位内蒙古汉子呕心沥血
生于1973年的贾海涛,从小就成长在“骑”境内蒙古,外公是中国现代马术运动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张汉文,舅舅也是一位马术教练。这让他从小耳濡目染,对于这项马背上的运动逐渐痴迷。“我十几岁就开始天天骑马,特别喜欢策马扬鞭的感觉。”贾海涛说,自从1992年加入专业马术队,与马打交道便成为了他唯一的爱好。“那个时候我觉得,只要为了骑马,什么都可以舍弃。”渐渐地,“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成了马术运动带给贾海涛的最大感受。
2003年,温州凯易路马术俱乐部与浙江省体育局签订协议,以“省队市办”的方式建立浙江省马术队,填补了我省马术项目开展的空白。由于马术教练紧缺,贾海涛受该俱乐部负责人邀请,担任俱乐部总教练,主要负责管理马匹与指导学员。“那会儿其实挺纠结的,有伯乐指点,我很愿意接受这份挑战,但身上的责任也更重了——不能只顾自己练了,既要当‘爹’又要当‘妈’,难免分心。”贾海涛说。
如他所言,2003年刚刚起步的浙江马术队,可谓“平地起高楼”。除了教练员的身份,他还是运动员,是管理员,甚至还是兽医。贾海涛上任后面临第一项重大挑战,便是将招收的第一批学员打造成有能力征战2005年江苏全运会的选手。当时他不仅要带学员进行障碍、越野等三项训练,还要保证自己作为运动员的状态,忙得身体疲惫不堪,有一个月曾连续输了好几次液才缓过来。
另外,高强度的训练量,枯燥乏味的盛装舞步基础训练,很多学员半途放弃……但在贾海涛眼里,马术项目在前进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低谷,只要能撑过去,就能迎来柳暗花明。
目标:70岁还能骑马驰骋
希望为马术事业奋斗毕生
在贾海涛的坚持下,浙江的马术项目渐渐有了起色,俱乐部经营得越来越好、学生慢慢变多,他指导的运动员甚至在全国青年运动会上获得马术项目冠军。之后的2009年山东全运会、2013年沈阳全运会,再到2017年天津全运会,贾海涛与浙江马术队一起夺得了三块铜牌。多年来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但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2021年陕西全运会,根据当时的竞赛规则,对马匹要求极为严格,不允许有任何伤痕和受伤情况,一旦出现就只能取消参赛资格。每个队的四匹马出战取最好的三个成绩,因此比赛中每位队员都不容许犯一丝错误。这样严格的规定,让比赛的意外因素大大增加,除了广东队(天津全运会该项目冠军队伍)之外,老牌强队江苏、新疆都因主力马匹出现状况不能上场,从而导致主力骑手不得不退赛。
那届全运会上,浙江队派出了贾海涛、支忠信、黄一宝和王羿皓组成的2老带2新的阵容,其中黄一宝和王羿皓均是首次参加全运会。遗憾的是,在一次马匹热身时,主力2号马出现崴脚的情况,直接退出比赛,最终浙江队遗憾位列第五,与奖牌无缘。当时贾海涛身兼浙江马术队队员和教练双重身份,这个意外的结果让自己和队友们连续四届站上领奖台的期待落空。但贾海涛没有遗憾的时间,他需要马上从失落中振作起来,继续投入到项目训练和照料赛马的紧张工作中去。“当时确实非常不甘心,毕竟是因为非竞技的因素,但想着还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去完成,心里就释然了,毕竟人还是要向前看。”贾海涛说。
现在的贾海涛,平时一边维护马匹,一边参与俱乐部管理,一边带学员,自己的孩子也骑马,作为运动员的训练依旧丝毫不打折扣。他的工作越来越忙碌,但他也越来越有干劲,只要提到马术便会精神焕发:“能亲眼见证这项运动在浙江越来越好,我感到很欣慰。国外有好多选手70多岁还骑马在赛场上比赛,我的目标也是在马背上奋斗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