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夏衍125周年诞辰 浙博捐赠展观赤子情怀
杭州日报讯 11月11日,“万流景仰——纪念夏衍诞辰125周年暨捐赠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四楼书画馆C与公众见面。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同时也是一位资深书画收藏家,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夏衍始终怀揣“反哺家乡”的赤子之心——1989年,他将珍藏的94件/组书画无偿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这极大地丰富了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书画资源。2025年,恰逢夏衍先生125周年诞辰,浙博特办此展以表达对先生的崇高敬意与深切怀念。
从杭州严家弄的童年,到德清县立高小的苦读,从为贴补家用暂做染坊学徒的经历,到因品学兼优被保送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的转折,展览娓娓道来夏衍“靠浙江人民资助成才”的过往。也正是早年的经历,让他对家乡一直怀着感恩之心,晚年夏衍一直致力于浙江文博、教育等文化事业的发展,设立浙江省教育基金会助力农村教育,多次重返故乡建立学校。在夏衍先生眼里,他的捐赠文物、资助学校等无私奉献也只是向家乡人民“聊表心意”。
夏衍曾在北京琉璃厂辗转淘宝,用工资、稿费、版税一点点积攒下这些珍品。这批捐赠的书画之中不乏精品,以“扬州八怪”和齐白石的作品为主,此外还有浙派、海派等绘画精品以及与他同时代的社会各界名人翰墨。
夏衍的一生都与家乡杭州紧密相连,晚年曾多次回归故乡,94件/组书画背后藏着他对故乡深沉的思念与感恩。他曾明确表示“既不要发奖金,也不要发奖状”,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反哺家乡”。
这场展览不仅仅是感念夏衍的无私奉献,更是一次精神传承。晚年夏衍请好友齐燕铭刻了一枚“仁和沈氏曾藏”的朱文印,钤于他珍藏的书画之上,“曾藏”二字则表明了他坚持“化私藏为公藏”的崇高情怀。这份感念家乡的赤子之心,这份无私奉献的大义之举,将如同钱塘江水,奔流不息,滋养一代又一代人。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