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 相关疾病患者能买保险吗?怎么买? 记住这五大黄金法则

浏览量
作者:记者 张咪咪
全文3,175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都市快报讯  秋冬时节,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NCCD)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早已敲响警钟——中国心血管类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推算现患病人数已达3.3亿。中国人寿最新理赔报告数据,更直观地印证了季节与风险的关联: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理赔案件,比春夏季节高出5%。

面对隐患,首先要做好健康防护,同时还要提前做好“风险兜底”。本期#我的保险有话说#栏目,我们聊聊心脑血管疾病如何正确投保的话题。

十大理赔案例里

有两个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

不要小看医疗和重疾险的重要性,根据《中国人寿2025年三季度寿险理赔服务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理赔总件数4409万件,理赔总金额733亿元。其中,健康保险责任理赔件数超4340万件,同比提升超13.3%,理赔金额超560亿元,同比提升超2.2%。前三季度,医疗、重疾的赔付占比分别为58.0%、18.3%,占比很高。

国寿寿险发布的2024年十大理赔案例里,也有两个案例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

王女士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经济条件良好,并注重自身保障,早在2010年就为自己投保了国寿福禄双喜两全保险(分红型),后又陆续投保了国寿美满人生至尊版年金保险(分红型)等多份保险产品。2024年,王女士因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在送医途中身故。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收到理赔申请后,迅速向亲属给付了王女士的疾病身故保险金1231万元。

来看另一个案例,周女士自2010年以来陆续投保了国寿鸿富两全保险(分红型)、国寿鸿盈两全保险(分红型)、国寿鑫泰两全保险(分红型)、国寿金如意年金保险(分红型)等多份保险产品。去年秋冬,周女士因突发心肌梗死身故。家属向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该公司立即核实处理,及时向客户家属给付保险金共计1080万元。

《2023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城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达63.25/10万,高于肺癌等恶性肿瘤。保险无法抚平亲人离去的伤痕,也不能逆转疾病带来的痛苦,但当意外或疾病来临时,一份合适的医疗或者重疾保险能帮家庭减轻医疗费用的压力,让患者有更充足的底气接受治疗,让家人不用在花钱治病和生活开支之间艰难抉择。

心脑血管疾病如何投保

把握好这五大黄金法则

有些人投保时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因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在选择某些健康类保险时被保险公司拒绝,或者是在健康告知环节时遗漏了某一项,导致出险时无法理赔。那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该如何购买保险,该选择哪些保险呢?

根据多家保险公司专业从业人员的建议,我们整理出了心脑血管疾病投保相关的五大黄金法则:

1.首先是要进行健康告知(主动但有限):主动告知已确诊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治疗史,但无需提及与投保无关的健康问题(如鼻炎)。提供完整病历和检查报告(如近半年的血压、血糖记录),避免因材料不全导致核保延期。

2.险种搭配要注意轻重缓急:高危人群(已有症状)优先配置防癌险+普惠医疗险+意外险,解决基础医疗风险;中危人群(有家族史/不良习惯)重点配置重疾险+心脑血管特疾险+百万医疗险,构建全面保障;低危人群(健康但年龄偏大)可选择防癌险+定期寿险,兼顾疾病与身故责任。

3.核保结果要横向对比:同一疾病在不同公司的核保结果可能差异显著。例如,高血压1级患者在某些保险公司可以承保重疾险,但有些保险公司可能需要额外加费。所以可以多咨询几家保险公司,获取预核保结果,选择最优方案。

4.免责条款要逐条研读:保险条款较多,但这些要重点关注,比如“既往症免责”范围,某些医疗险对投保前已存在的高血压并发症(如肾病)不赔。等待期条款也要注意看,心脑血管疾病的等待期通常为90天,避免在等待期内出险导致拒赔。

5.长期管理要防患于未然:投保后仍需定期体检(建议每年1次),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指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部分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达标可享受保费折扣或增值服务。

总的来说,心脑血管疾病的投保策略需结合疾病史、年龄、预算等多维度综合规划。即使已有健康异常,仍可通过精准选品+智能核保+组合配置找到合适的保障方案。建议在专业顾问协助下,提前布局、动态调整。

答疑解惑

冠心病做过手术还能投什么保险?

问:我妈今年62岁,5年前因为冠心病做过支架手术,现在每天吃阿司匹林控制病情,想给她买份医疗险报销后续的药费和复查费,问了两家公司都说“心脑血管疾病史拒保”,就没有适合她这种情况的保险了吗?哪怕报销比例低一点也行啊!

答:冠心病有不同的分型,以较严重的心肌梗死为例,需要长期治疗,存在多种并发症可能,再次心衰住院风险高,一般商业医疗保险很难覆盖此类风险群体。部分保险公司也有一些针对非健体客群的医疗保险,可以具体咨询了解。此外,这类客户建议投保当地的惠民保产品,比较适合。

投保时如实告知,后续还会拒赔吗?

问:我给我老公买了终身寿险,他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投保的时候如实告知了,保险公司也承保了,要是以后他因为心脏病相关的并发症身故,寿险能正常赔吗?会不会说先天性疾病导致的身故不赔?

答:如果投保时已经如实告知了被保险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保险公司也正常承保了,那么后续他因为心脏病相关的并发症身故,寿险公司通常是可以正常赔付的。

一般来说,终身寿险的保险责任主要是身故或全残给付保险金。只要被保险人的身故原因不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免责范围,保险公司就应当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付。虽然先天性疾病通常在一些保险合同中可能会被列为免责事项,但由于在投保时已经如实告知,保险公司仍然决定承保,这可以视为保险公司接受了这种风险,后续就不能再以先天性疾病为由拒赔。

不过,具体的赔付情况还是要以保险合同条款的详细约定为准。客户可以仔细查看保险合同中关于保险责任、免责条款等相关内容,以确定是否符合赔付条件。

没确诊的症状也算“未告知”吗?

问:我妈投保重疾险的时候,健康告知里问“有没有脑供血不足”,之前她偶尔头晕去看过,但医生是没确诊的,就没填,今年确诊“脑梗”理赔,保险公司查出我妈之前有过头晕的就诊记录,说没如实告知拒赔,我想问,难道没确诊的症状也算“未告知”吗,保险一般到底怎么定义呢?

答:未确诊的症状不一定算“未告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根据《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如果健康告知中明确询问了相关症状,即使未确诊,投保人也应当如实告知。

如果保险公司能证明未告知的症状与后续确诊疾病存在关联,且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行为足以影响承保决策,那么保险公司可能会拒赔。但如果健康告知没有询问相关症状,或者未告知的症状与确诊疾病没有关联,那么保险公司通常不能以此为由拒赔。

说脑梗死未达轻症标准不赔,这都不算重疾吗?

问:姑妈买了重疾险,去年查出脑梗死,左边身体有点麻,万幸医生说属于轻度脑梗,没留下严重后遗症,但去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说“没达到轻症标准”,连轻症都不赔,这合理吗?脑梗不管轻重,不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吗?

答:脑梗是否属于轻症,需根据保险合同中对轻症的定义来判断,若未达到合同约定的轻症标准,保险公司不赔是合理的。根据重疾险新规,除了恶性肿瘤—轻度、轻微脑中风、较轻急性心肌梗死这3种轻症有统一标准外,其余的轻中症的定义和赔付比例在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产品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而脑梗是否属于轻症,需要依据保险合同中对轻症的具体定义来判断。

例如,部分重疾险合同中对“轻微脑中风后遗症”的定义要求“确诊脑出血、脑梗死或脑栓塞180天后,仍遗留一肢或一肢以上肢体肌力Ⅲ级或Ⅲ级以下的运动功能障碍”。如果被保险人的脑梗病情未达到类似这样的合同约定标准,保险公司拒赔是有合同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