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期间,浙江重点要干哪些事?

浏览量
作者:记者 诸芸
全文4,836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都市快报讯  11月14日,浙江省委十五届八次全体会议在杭州举行。1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省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

这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听取和讨论了浙江省委书记王浩同志受省委常委会委托所作的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结束时,王浩同志作了讲话。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取得了丰硕成果。

“十四五”期间

浙江主要取得哪些成就和亮点?

全会从8个方面对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总结:

一是全省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省GDP从2020年的6.7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9万亿元,连跨三个万亿元大台阶,占全国份额提升至6.7%左右。人均GDP从2020年的1.46万美元提高到2024年的1.9万美元,预计今年可突破2万美元。

二是创新发展实现新跃升。全省研发投入强度从2020年的2.77%提升到2024年的3.22%;区域创新能力从2020年的第5位,提升到2022年的第4位,并持续保持全国第4位。杭州“六小龙”等新锐科创企业不断涌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达到8个、居全国第2位。

三是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外贸出口规模从2020年的2.5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9万亿元,占全国份额从2020年的14%提升至目前的15.5%左右。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20年的2872万标箱,增长到2024年的3930万标箱;宁波舟山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升至全球第7位。中国民营企业“五张榜单”连续两年实现大满贯。

四是缩小“三大差距”取得新成效。山区海岛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先后两批6个县(市、区)调出山区海岛县。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20年的1.96缩小至2024年的1.83。

五是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6.8%提高到2024年的7.3%。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成功举办,向世界奉献了一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成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设区市“满堂红”省份。

六是美丽浙江展现新面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从2020年的30.7%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50.2%。全省单位GDP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生态质量指数、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全国领先。

七是社会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迈上更高水平,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加熠熠生辉,成为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

八是新时代党建高地和清廉建设高地建设迈出新步伐。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鲜明标识进一步擦亮,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发展。

科技创新

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十五五”期间,加快建设

创新浙江有哪些重点举措?

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十五五”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

主要目标:力争实现“一个突破”和“四个基本建成”:“一个突破”即到2030年,创新浙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实现重大突破,科创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全球竞争力影响力更加凸显。“四个基本建成”就是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

核心指标:研发投入强度达3.5%左右,全省科技创新投入1万亿元以上,有力支撑我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

主要举措:以创新浙江为引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变量,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以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支撑,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保障,统筹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重点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首先要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特别是要大力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健全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深化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改革,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三是打造良好创新生态。要坚持“创新生态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汇聚创新浙江建设强大合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十五五”期间

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举措?

“十四五”时期,浙江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15年基础教育普及率已经超过99%。人均预期寿命、国民体质合格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待遇均居各省区第1。

“十五五”时期,浙江将继续加大对“人”的投资,加快构建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让人民群众在迈向共同富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促进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更大力度的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支持就业,贴近群众建设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推动省级零工市场县域全覆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为来浙江的青年提供“马上能落脚”的驿站等温馨服务。推广新昌县低收入群体“精准识别、一户一策、分类帮扶、挂单销号”经验做法,推动更多人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二是提供更优质均衡的教育。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让每一个有居住证的随迁子女在父母常住地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同时顺应学龄人口“错位达峰”趋势,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资源,计划建设274个普通高中项目,新增学位30万个以上。扎实推进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加快建设91个重点项目,保障到2027年的高校新增床位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培养更多“会创造的人”。

三是健全覆盖更广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我们将精准推进养老保险扩大参保人群范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补贴标准,鼓励多缴多得。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加强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进一步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

四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浙江。建好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强高水平县级医院、基层医疗设施。同时推动实现长三角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更多更智能的“巡回诊疗车船”覆盖山区海岛,让群众看病就医“少检查、少跑腿”。利用城市的“金角银边”嵌入文化体育场地设施,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提供更多露营、徒步、骑行等休闲锻炼新地方。

五是促进更高质量的人口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倡导积极婚育观,完善“婚生养教”一体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推动普惠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提质推进长护险,加快补齐农村养老短板。

六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我们将紧扣“基本公共服务”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扶弱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规划布局、服务标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政策制度一体化,实现“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享更优的服务”,推动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普惠、优质共享。

“十五五”期间,

浙江发展人工智能有哪些具体举措?

人工智能不只是一个行业、产业,更是一个时代。人工智能将成为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变量。浙江顺时应势、彰显优势,提出在“十五五”时期要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领跑发展的格局全面形成。

三个具体目标:第一,通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产业应用全球领先。第二,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第三,全省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要达到1.2万亿元。

重点抓好三方面举措:

第一,主动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制高点。主要是要做好“技术+产业”这篇大文章,加大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人工智能自主芯片、数据技术、新型架构算力系统等方面部署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体系化提升算力、数据、模型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此构建“大集群+普惠化+智调度”的新型算力体系,建设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和语料库,巩固并拓展模型建设领跑地位。同时浙江要聚焦智能驾驶、具身智能等重点领域培育建设全国领先的核心产业集群,形成芯片、大模型、智能体、应用服务、智能终端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

第二,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坚持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推进“人工智能+科学”,建设应用科学基础模型,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在天文、地学等基础学科领域,要催生一批“从0到1”的重大科学发现;在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要加速“从1到N”的技术迭代突破。要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同时还要加强人工智能与消费提质、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的广泛深度融合,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第三,积极打造一流人工智能发展生态。在开源开放环境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人工智能治理等方面整体发力,系统构建开放、协同、多元、可持续的繁荣产业生态,为浙江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营造最优环境。

民营 经济一直是浙江的“金名片”

“十五五”期间,

浙江如何激发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

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答案就是“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十五五”时期,浙江将继续坚持“政府造环境,企业造财富”,加快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一是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因民营经济而兴、靠民营经济而强,连续两年实现民营经济五张榜单“大满贯”。十五五期间,将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持续降低民营经济参与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城市更新等领域投资门槛,对铁路、核电、水电、进口液化天然气、供水等领域项目,支持持股比例提高到10%以上,让民营企业想投资有赛道、敢投资有回报。贯彻落实好民营经济促进法,依法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依法有效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让大家在浙江安心创业、放心投资、舒心生活。

二是打造创新生态最好的营商环境。加力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融通发展,让一流创新生态成为浙江最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省域公平竞争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实施杭甬温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深化建设“掌上办事之省”。

三是加强各类经济政策协同。将持续迭代实施“8+4”经济政策和“4+1”产业基金,落地落细“政府无欠款、浙江无欠薪”“等创新举措,确保政策兑现“说到做到、直达快享”。完善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机制,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

四是推动国企民企高质量协同发展。推进国有企业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切实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支持国企民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扩大创新资源共建共享。

什么是“五年规划”

“五年规划”,全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用一个个“五年规划”丈量发展步伐。

“十五五”是一个怎样的五年?

“十五五”,2026-2030年。

这是包含诸多重大历史节点的五年。

2026年将迎来建党105周年;2027年将迎来建军100周年;2028年将迎来改革开放50周年;2029年将迎来新中国成立80周年……

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四五”是开局起步,“十六五”是冲刺收官,而“十五五”,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

“十五五”对杭州意味着什么?

“十四五”期间,杭州成功举办亚运会,跻身超大城市行列,经济总量跃上2万亿新台阶。

“十五五”期间,杭州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奉献给世界一个锦绣繁华的人间新天堂,成为人们心生向往、人生出彩、情感归属的梦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