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食品固体杨枝甘露爆火 医生表示要注意健康潜在风险
最近,杭州又有一种网红美食火起来了——固体杨枝甘露。没错,茶饮店的杨枝甘露已经满足不了年轻人的猎奇心了,这款固体版杨枝甘露的火热程度,甚至超过了之前的奶皮子糖葫芦。
用半个芒果做底,中间涂上干酪酸奶或者希腊酸奶,上面再撒一点杨枝甘露里常见的柚子果肉和西米,就变成了可以拿着吃的固体版杨枝甘露。
作为一名长期与人体“第一道消化防线”打交道的医生,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徐磊医生表示:“这份创意很赞,它将健康的食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但是,我在临床门诊中,目睹了太多因‘美味过量’而引发的健康问题。过量食用这款看似健康的甜品,可能会给我们的身体,尤其是消化系统,带来甜蜜的负担。”
这三种主要成分
都可能成为肠胃的“挑战”
“根据研究,某些品牌酸奶的蛋白质含量通常是普通酸奶2.5至3.8倍。”徐磊强调,蛋白质是身体必需的营养素,但一次性摄入过多,超出了胃的消化能力和肠道吸收能力,就容易在肠道内滞留、异常发酵,导致腹胀、嗳气,甚至腹泻。
西米晶莹剔透,口感Q弹,但其本质是纯淀粉,属于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大量淀粉短时间内进入肠道,需要肠道菌群加倍工作,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引起腹胀、肠鸣音亢进和排气增多。”徐磊分析说。
中医常讲芒果“湿热”,从现代医学看,芒果含有单羟基苯或二甲羟基苯等致敏物质,不完全成熟的芒果还含有醛酸,可能对口咽黏膜和胃肠道产生刺激,敏感人群可能出现口腔瘙痒、皮疹或胃肠不适。
而杨枝甘露中常用的西柚或葡萄柚(即柚子),性味偏寒凉,且富含有机酸和大量的膳食纤维。对于脾胃虚寒、肠道易受刺激的人群,过量食用无疑是“雪上加霜”,极易诱发腹部冷痛、肠蠕动加快乃至腹泻。
“当这三者组合在一起,形成一款‘冷、甜、黏、不易消化’的甜品时,对于消化功能正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徐磊说,他在门诊经常遇到一些年轻患者,因追赶潮流,连续大量食用类似食品后,出现急性胃肠功能紊乱前来就诊。
特别关注“药物地雷”
西柚与多种药物存在影响
“西柚或葡萄柚肉中含有‘呋喃香豆素’类物质,它能强力抑制我们肝脏和小肠中一种至关重要的药物代谢酶——CYP3A4。”徐磊说,这个酶负责分解我们服用的多种药物。一旦它被抑制,药物便无法正常代谢清除,导致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急剧上升,相当于无意中服用了数倍于常规的剂量,极易引发药物中毒。
受影响的药物名单很长,主要包括:部分降胆固醇药(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部分降压药(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部分抗心律失常药、部分抗焦虑和镇静剂等。
“正如近期报道,一位 60 多岁的女士吃完一个葡萄柚后,突然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立即被家人送往医院。当时,王女士的扩张压一度低至50mmHg,经一番抢救才恢复正常。”徐磊表示,在医学上,多种药物与葡萄柚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引发严重副作用。因此,在服用任何处方药期间,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在食用含有西柚/葡萄柚成分的食物前,不会对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不仅要适度享用
甜品勿留隔夜
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徐磊建议大家将之视作一份“甜品”或“加餐”,而非正餐。每次以半个芒果为原料制作的一份即为上限,切勿过量,每周享用一至两次即可。
“然而,有一点常被大家忽视:甜点最好不要隔夜,宜即买即食。”徐磊指出,像这款固体杨枝甘露甜品,其几种成分均为微生物,尤其是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温床”。
“首先,芒果富含糖分与水分,为细菌和霉菌的繁殖提供了近乎完美的天然培养基。其次,酸奶本身因含乳酸菌而呈酸性,能够抑制部分有害菌,但一旦开封并与其他食材混合,其天然的防御屏障即被打破,极易受到环境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污染。”徐磊说,作为关键角色的西米,煮熟后不仅含水量极高,其淀粉颗粒在冷却回生过程中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质地变黏、发硬,这种物理变化反而为微生物的附着和滋生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因此,当这些食材组合在一起,在不当的温度下存放过夜,就给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营养。食用后可能导致急性肠胃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