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浙江外贸进出口突破4.6万亿元
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全省进出口总值达4.6万亿元,同比增长5.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规模分别稳居全国第3位、第2位。从东盟跃升第一大贸易市场到民企贡献超八成份额,从“新三样”出口劲增到新能源产业链协同出海,浙江外贸以多元布局强根基、以创新升级增动能,彰显出外贸大省向强省跨越的坚实底气。
规模领跑全国 市场主体双旺
作为全国外贸重要增长极,浙江前10个月外贸规模持续扩容,核心指标表现突出。
出口3.47万亿元同比增长6.9%,进口1.13万亿元同比增长0.4%,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占全国的 12.3%、15.7%和7.4%,在全国外贸格局中地位稳固。市场布局呈现“多元拓展、重点突破”的鲜明特征,东盟超越欧盟跃升为浙江省第一大贸易市场,贸易总值达7106.1亿元,同比增长16.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5.4%;欧盟作为第二大贸易市场,贸易总值7029.4亿元,增长7.5%。与此同时,浙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持续深化,合计进出口2.63万亿元,增长8.4%,多元化市场网络有效对冲了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市场主体活力的持续迸发,为外贸增长注入核心动力。前10个月,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达12.4万家,同比增长8.6%,其中民营企业11.6万家,增长9%。民营外贸企业进出口3.78万亿元,同比增长6.9%,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2.1%,成为拉动浙江外贸增长的“主力军”。
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643.8亿元,增长2.4%,各类市场主体协同发展,形成多点支撑的良好格局。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零跑汽车聚焦东盟市场,继泰国成功推出产品后,今年4月宣布与Stellantis集团启动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19年便布局泰国生产基地,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地,以全球化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结构持续升级 产业链协同出海
浙江外贸正加速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型,进出口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出口端,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增长引擎,机电产品出口1.63万亿元,增长8.4%,其中“新三样”产品出口1078.0亿元,增长20.2%,贡献全省出口8.1% 的增量,拉动全省出口增长0.6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03万亿元,增长3.8%,占全国份额达30.5%,传统优势产业稳中有升。
进口端,商品结构持续提质,机电产品进口1974.4亿元,增长21.4%,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进口增长46.8%;高技术产品进口929.2亿元,增长26.1%,高端装备进口增长45.7%,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新能源汽车及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出海,成为浙江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亮点。在零跑汽车金华一厂的总装车间,平均每小时就有42辆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月产量超2万辆,经过严格检测后的新车批量发往海外市场。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公司聚焦轻量化技术研发,通过铸造加旋压工艺实现轮毂减重10%至15%,可助力新能源汽车提升3%~5%的续航里程,订单持续饱满。
为保障产业链顺畅出海,海关充分发挥监管服务优势,聚焦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开展AEO认证培育,依托智慧海关建设,采用预约通关、线上预审和集中检验等方式,在确保监管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压缩通关时长,让“新三样”及零配件出口跑出加速度。从整车到零部件,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拓展,浙江新能源外贸产业链正以集群优势走向全球,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