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基”重现江湖 年内新发基金量创三年新高 收益最大基金今年涨近2倍

都市快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林司楠
全文1,567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伴随着上证指数重返4000点大关,股票市场持续回暖,公募基金重新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Wind数据显示,今年全市场新发基金将超过1300只(含已定档尚未发行),超过2023年和2024年全年水平,创近三年新高。其中,股票型基金增量尤为明显。

8月以来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科技赛道”持续爆发,许多科技主题型基金表现优异,截至12日,年内翻倍基金数量已达47只,表现最好的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年内涨幅接近2倍。

股票型基金重获投资者芳心

“今年股票型基金整体是比较好卖的,特别是宽基(比如沪深300、中证500)和行业主题类的基金特别受到投资者欢迎。”杭州一家中型券商财富顾问告诉记者,公募基金上一轮比较火爆的时点是2019年-2021年,当时公募基金的平均回报达到了35%-40%,各类“茅指数”和“宁组合”齐飞,也驱动更多投资者加入到选购基金的队伍。

不过,2021年春节过后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公募基金“抱团股”瓦解,许多公募基金的净值再也没能回到2021年的巅峰,一些基金重仓的股票甚至回调超过60%,这些基金的持有人也因此被深套30%以上,至今未能回本。

一轮周期过后,上证指数重返4000点,以人工智能、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主题赛道重新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其中,表现最好的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年内收益已经达到195.15%。如果翻看其10大重仓持股,不难发现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年内表现最为突出的科技大牛股悉数在列。

截至前日,年内翻倍基金数量已达47只,大部分表现突出的基金均和“硬科技”赛道关系密切。这样的情况也驱动更多投资者加入到买入基金的队伍。

Wind数据显示,按照认购起始日统计口径,已定档于今年新发的基金数量超过1300只,创近三年新高。其中,股票型基金新发数量增加尤为明显,今年新发已超过700只,较2024年全年新发数量增加近290只,几乎是2023年全年新发数量的2倍。相较于去年,混合型基金新发数量略有增加,债券型基金新发数量明显减少,QDII和REITs新发数量也有所减少,货基未发一只新产品,而FOF产品新发数量则实现翻倍增长。

“日光基”重现江湖

今年10月底,华泰柏瑞盈泰稳健3个月持有FOF发布公告,该产品原定募集期为10月23日至10月31日,目前将募集期提前至首日(10月23日)即告结束。公告显示,自10月24日起,该基金不再接受认购申请,成为市场上又一只“日光基”。

中欧基金发布的《中欧价值领航混合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同样显示,中欧价值领航混合基金原定发售日期为10月16日至10月28日,由于10月16日当天募集规模接近20亿元上限,该基金实际仅发售一天就提前结束募集。

“日光基”同样是2019年-2021年公募基金大年时代的产物,彼时,伴随着“明星基金经理”效应以及公募基金整体超高的收益率,许多知名基金经理“带货”的基金产品一经上架就会被投资者哄抢一空,成为名副其实的“日光基”。

随着A股行情持续回暖,曾经销声匿迹的“日光基”也重现江湖。今年前10个月,共有24只基金发行份额超50亿份,其中,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A、京管泰富中债京津冀综合A等7只基金均触及60亿份募集规模。

市场认购热情不减。今年前10个月,344只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一日售罄”的基金有91只,同时满足提前结募和一日结募两项条件的基金共有42只。

“公募基金销售火爆以及‘日光基金’重现江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权益市场的变迁。”杭州相关券商投资顾问称,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公募基金正成为资金流入A股市场的重要渠道。此外,与股票型基金销售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债券型基金发行规模占比相比去年有所降低。在利率下行空间收窄、股市吸引力提升的背景下,“股债跷跷板”效应再度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