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男生从学霸到成绩垫底 背后原因令人唏嘘

浏览量
作者:记者 金晶 通讯员 李彬
全文850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都市快报讯     “孙医生,我孩子周末一回家就抱着手机不放,要么玩游戏,要么刷视频,连续玩两三个小时都不肯放下。我说他几句,他还特别不耐烦,这种情况是不是网络成瘾啊?”

“其实,大部分家长都习惯给‘玩游戏、看短视频’贴上网络成瘾的标签,但实际上,能真正构成医学上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案例并不多。您孩子目前的情况,更可能是因为手机使用习惯不健康,导致无法有效转移注意力所致。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多关心他,与他好好地交流沟通,帮他发掘其他方面的兴趣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副主任、网络成瘾专家孙继军说道。

“若出现对网络使用难以自控,将使用网络(手机、电脑)视为生活优先选择,不顾不良反应仍长时间使用的持续反复行为模式,需警惕可能是网络成瘾。”

前段时间,孙继军接诊了16岁男生小许。小许小学时成绩优异,升入初中后,父母离异,他随母亲生活。母亲对他要求极为严格,容不得半点差错,小许长期在这样的 “高压” 状态下学习生活,情绪渐渐出现波动。

一次考试,小许成绩跌出全班前十。母亲得知后十分失望,父亲也特意打来电话 “关心”。这让小许感到 “窒息”,偶然看到同学玩手机游戏时能全身心投入,他便也开始跟着玩。

渐渐地,小许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到后来昼夜颠倒,甚至不肯去学校,只能办理休学。为了能玩游戏,他甚至以死相威胁。这种状态持续了1年多,母亲察觉孩子情况不对劲,赶紧带他找到孙继军就诊。

经过详细问诊与综合评估,小许的情况符合网络成瘾表现,还伴有睡眠问题与情绪问题。孙继军将其收治入院治疗,经过2周调整,小许的情况明显好转。出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他顺利回归学校,成绩也在逐步提升。

孙继军强调,成瘾性疾病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家长要做的是,在孩子出现网络沉迷早期及时发现,弄清沉迷背后的真正原因——了解孩子为何从现实世界逃避到网络世界,进而开展有效干预,纠正孩子的不健康行为。尤其需要通过心理治疗,让孩子真正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增强改变的决心与信心,促使其自愿配合家长,合理使用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