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十年:从水乡古镇到全球数字新地标的嬗变
杭州日报讯 当青石板路遇见算力算法,当摇橹声和着数据流,乌镇这个千年水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嬗变。近日,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之际,2025“国际互联网小镇”发布活动暨乌镇互联网文化集聚区启动仪式举行。
十年间,这座江南水乡以互联网为舟,驶向数字浪潮的中央,从“触网”到“融网”,从“会议高地”蜕变为“产业热土”“文化沃土”。如今,站在新起点上的乌镇,正以“All in AI”的决心,通过打造三座“未来之城”,向着更具全球影响力的AI创新枢纽迈进。
产业能级之变:从“触网”到“融网”的跨越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桐乡市委书记王坚在活动现场分享了一组对比数据:2014年,乌镇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仅有12家,十年后的今天,这一数字已突破1200家;乌镇地区生产总值从28.4亿元跃升至108.9亿元,相当于“十年再造三个乌镇”;福瑞泰克公司的成长轨迹是这一变迁的最佳注脚——从乡间小路测试起步,到在乌镇下线第300万套智能驾驶产品,再到走向港交所,这家企业用七年时间完成了从初创到行业翘楚的蜕变。
王坚将乌镇的变化概括为“三种蜕变”。除了产业能级的跃升,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产业生态上。如今的乌镇已不再是“单点企业”的简单聚集,而是形成了“生生不息的雨林”式产业生态。仅2025年,乌镇就引进了南都锂电、佑驾创新等30余家产业链企业,落地5家机器人企业。随着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1552套国际人才公寓的建成,这里的产业配套日益完善,预计明年规上工业产值将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
基础设施之变:构建数字时代新底座
产业能级的跃升,离不开超前的基础设施布局。乌镇构建的“智算+超算”双算力体系,成为其拥抱数字时代的硬核底气。浙江唯一的国家超算中心——“乌镇之光”在此落地,与中国联通合作的智算中心同步建成,加上国家级的车联网测试示范区和“车路云一体化”全国试点资格,乌镇在数字新基建领域已走在国内前列。
这些布局并非随意撒网,而是精准聚焦“汽车智能”这一特定板块。通过组建21家汽车主机厂、研究院和科技企业的CTO联盟,与南方科技大学共建先进电池乌镇研究院,成立乌镇数据集团,乌镇正致力于成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创新策源地。特别是与中国联通的合作,让乌镇有望成为汽车数据的“贸易港”,为未来的数据跨境流通奠定基础。
生态共建之变:多方合力绘制新蓝图
同样,乌镇的蜕变,离不开生态伙伴的深度参与。活动现场,B站(哔哩哔哩)、华为、中国联通等企业的高管悉数到场发布新项目:B站将全球漫画创作中心迁驻乌镇,打造“中秋花好月圆夜”等文化IP,让丰子恺笔下的艺术精神与Z世代的创新文化在此交融;华为携手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建公共实训基地,为鸿蒙、昇腾、鲲鹏等国产根技术培育人才;中国联通发布的智能网联数据要素综合服务平台,破解数据流通难题,目前已支撑城市级交通管理、算力调度等应用场景。
这些合作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传统拥抱未来”的深刻实践。在乌镇,青石板路上的数字互动成为新时代的文化注脚,科技被赋予温度,传统焕发鲜活生机。
未来之变:“All in AI”打造三座“未来之城”
“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站在十年的里程碑上,乌镇对未来选择坚定——“All in AI”,并描绘了三座“未来之城”的蓝图:“电动智能的AI生态之城”将依托现有算力、场景和数据基础,成为AI企业的摇篮和试验场;“虚实融合的AI文化之城”通过互联网文化集聚区打造永不落幕的AI嘉年华;“普惠共享的AI生活之城”则让AI技术融入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使居民提前十年体验智能时代的便捷生活。
这一战略抉择建立在乌镇过去十年的深厚积淀之上。正如王坚所言,“过去这十年,我们为AI的发展做了一些准备——算力、场景、数据,都是为了迎接AI的到来。”如今,乌镇已构建起“智算+超算”双算力体系,建成国家级车联网测试示范区,数字经济企业超过1200家,这些都为AI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