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镇,看见万物生长

浙江日报
浏览量
作者:评论员 朱浙萍
全文727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一年一度的“乌镇时间”如约启幕。漫步水乡,会发现今年的乌镇峰会,熟悉中透着新意。一批科技型企业,正成为这场数字盛会不可或缺的主角团。

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人形机器人热舞登场、机器狗大秀功夫、脑机接口初露锋芒……众多来自科技型企业的硬核成果,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今年峰会特别设立的“六小龙乌镇对话”专场,更将前沿科创企业推到C位。

巨头与新秀同台闪耀的图景,折射出中国科技创新生态正迈向万物生长的“热带雨林”。我们乐见创新之树枝繁叶茂。在这里,大企业不再是唯一的生态主角,而是与初创者共生共荣、彼此滋养、协同进化,共同构建起一个更多元、更包容、更具韧性的生态系统,携手抵御风险、孕育新机。

当然,“创新雨林”并非自然天成,而是政策与市场悉心培育的结果。比如“杭州六小龙”之所以能在AI浪潮中破土而出,离不开浙江多年深耕创新土壤。省委书记王浩多次强调,要“培育和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创新创业最具活力的‘黑土地’”。在这片土壤中,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对“耐心资本”的引导,对科研团队“十年磨一剑”的尊重等,共同守护每一颗微小的创新火种。

透过乌镇的灯火,我们看到,中国创新的希望和底气,或许恰恰藏在“创新雨林”的多样性里。

对初创企业而言,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迷信巨头路径,而是要相信微小火花终可燎原,唯有敢于突破、拒绝盲从,才能在生态中找到自己的生长位。

对政府而言,最好的支持不是短期的给钱、给政策,而是把良好的创新生态打造成最好的营商环境,以制度保障激发多元主体活力,让每一个探索都有机会破土、成林、蔚然成势。

乌镇网事中的创新微光,正共同织就中国科创的璀璨星空。当“创新雨林”里万物生长,中国科技创新的下一个爆发点已孕育在这片蔓蔓日茂的蓬勃生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