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项目获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

浙江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祝梅 谢丹颖 张苗
全文1,813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11月6日下午,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颁奖典礼在乌镇举行,现场发布了17个具有国际代表性的年度获奖项目。

作为面向互联网领域的国际性科技奖项,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旨在引领科技前沿创新,倡导技术交流合作。“今年科技奖获得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评审委员会共收到了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424项科技成果。”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今年获奖的项目具有智能驱动、深度融合、场景牵引的特点。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作为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核心力量,尤为关键。前瞻性关切数智未来,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工程研发三大类。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申报的“启蒙:处理器芯片软硬件全自动设计”项目,深度融合大模型、智能体和布尔逻辑生成技术,让AI替代人类专家、实现芯片软硬件全自动设计。

其中,国际首个全自动化设计的CPU芯片“启蒙1号”,可在5小时内完成32位RISC-V CPU的全部前端设计,达到Intel 486性能;超标量处理器核“启蒙2号”性能比肩ARM Cortex A53。

关键技术是引领产业变革的引擎,也是今年项目申报最为集中的领域,10个获奖项目最终从221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

沿着大模型技术的演进路线持续深耕,连续第三年得奖的百度,今年申报了“剧本驱动多模协同的高拟真数字人技术”项目。

“数字人是融合大语言模型与多模态技术的创新应用,我们可以支持主播与副播对话、主播与用户实时问答等场景,实现数字人‘神、形、音、容、话’的高度统一。”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表示,基于百度数字人技术已生成超10万个数字人,广泛应用于电商、教育等多个领域,降低开播成本80%、提升直播转化率31%。

围绕具身智能“数据稀缺”与“泛化能力不足”两大核心瓶颈,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等申报的“合成数据和真实数据驱动的VLA具身智能大模型”项目,开创了“大规模仿真合成数据预训练+少量真实数据后训练”的虚实融合新范式。

“聚焦‘可实用、能干活’的机器人研发,我们独创的7自由度双臂结构与全向轮底盘设计,推动机器人在零售、工业、医疗等场景实现规模化部署。”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银河通用机器人创始人及首席技术官王鹤说。

清华大学当属今年最大赢家,共有三个项目获奖:“北斗三号卫星导航信号关键技术及应用”“GLM大模型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器件及架构基础理论”三个项目的团队,分别在空间信息、人工智能、芯片架构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其中,“北斗三号卫星导航信号关键技术及应用”,已成功应用于全部35颗北斗三号卫星,服务全球数十亿用户,带动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GLM大模型重新定义了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范式,在互联网、金融等20余个行业,用户们已经享受到技术提升带来的便利。

工程研发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评审专家表示,获奖的5个项目技术成熟度高、落地应用效果好,对推动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托在AI与云计算领域的技术积累,阿里巴巴今年凭借“通义千问:开源开放的基础大模型”项目第9次获奖。通义大模型覆盖不同大小的“全尺寸”及LLM、编程、图像、语音、视频等“全模态”,灵活适配不同场景,已参与到代码开发、硬件制造、智能座舱、药物研发和太空探索等多场景。

作为开源的自研大模型,目前,通义千问支持119种语言和方言,基于通义千问,英伟达、微软、DeepSeek等海内外知名企业开发了衍生模型,阿联酋推出了低成本推理模型,日本企业正在开发辅助漫画创作的生成式AI,不少东南亚国家也有了基于本国母语的大模型。

“RAER Therapeutics:专注罕见病疗法的创新开发平台”项目,致力于为罕见病研发创新治疗方案,目前已成功推进三项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结节病以及线性囊性癌的在研药物。“目前全球仅有不到5%的罕见病拥有有效疗法,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空间组学的发展,让我们能更有效地应对罕见病研发的诸多挑战。”格拉斯哥大学精准医学钦定教授、RAER Therapeutics联合创始人罗斯·卡根说。

这也正是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持续发现、展示全球领先科技成果的深意所在——搭建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凝聚全球共识、共谋创新发展,激发全球创新活力,为构建开放、包容的数字世界贡献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