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区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
在语文课堂中花15分钟写下的习作,能让全班同学不离开座位,就看见彼此的习作吗?
11月6日上午,《2025滨江区“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的发布会现场,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王喆老师的一堂人工智能赋能课,让这种可能变成现实。
“整节课中,学生大约有6次在‘滨实作文小助’的帮助下进行学习,既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感受,也提升了能力。”滨江区教育局副局长周芸佳在课后说,这样的场景正是《白皮书》发布后,期望达成的全区中小学的教学景象。
5分钟搞定全班作业批改
老师说AI让教学更高效了
像“滨实作文小助”一样的人工智能工具,在滨江区的校园里还有不少。
去年9月,滨江区在杭州二中附属第一学校试点投放了作业自动批改机。通过这台机器,原本一两个小时才能批改完的作业,5分钟就能搞定。
“以前需要一份份作业批改,全班整体情况如何?哪些题目出错率高?统计对比起来是个很大的工程,但现在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生成,节省了不少时间。”有老师说,批改任务的减少,让他们有了更多时间去研究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本学期开始,作业自动批改机已经覆盖到全区所有中小学校,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正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
用AI破解传统教育核心痛点
全面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
“传统教育就像赤脚医生坐诊,教学效率低下、学情反馈滞后、个性化学习缺失,怎么破解?”
“我们认为,要有像现代化医院一样的人工智能来协同,用AI定位知识盲区,实现‘靶向辅导’,让老师成为主治医生聚焦教学设计。”
周局长在主题报告中提到,近年来,滨江区坚持创新驱动,将打造AI赋能“教育硅谷”作为重要工程不断推进。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接踵而来。“这次发布的《白皮书》,就将对这些问题作系统性回应。”周局长说。
以此次白皮书发布为新的起点,下一步,滨江区将遵循“七大工程”实施路径与“1+5+N”指标体系,持续深化数字教育生态建设,拓展智慧应用场景,强化成果推广辐射,将“滨江范式”打造为全国数字教育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