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节体现民生温度 39座公厕焕新亮相

杭州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任彦 通讯员 丁佳意 周琛

景区公厕改造后。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

小公厕,大民生。2025年,杭州持续推进城乡公厕提升改造,截至目前已有39座公厕完成改造并对外开放。这些分布在城市角落的公共空间,正以更贴心的设计和更完善的功能,悄然提升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品质。

近期,家住拱墅区仓基新村的陈阿姨发现,家门口的宝庆桥公厕焕然一新——浅灰色几何立面现代感十足,二楼新增的城管驿站还提供休憩座椅和充电服务。“以前只是来去匆匆,现在倒愿意多待一会儿了。”陈阿姨的感受,正是杭州公厕提升改造成效的缩影。

据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固废中心透露,今年杭州计划升级60座公厕,目前已完成39座,剩余项目正有序推进。改造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比如上城区重点解决丰乐桥公厕底部框架锈蚀等安全隐患,改善清江路公厕私密性差等问题;拱墅区针对10座公厕普遍存在的设施老化、布局不合理问题进行整体优化;西湖区着力疏通排水不畅问题;西湖景区则通过增加厕位、优化布局缓解旅游高峰如厕难;建德市对去年受泄洪影响的9座公厕进行重建,同步提升防洪能力。

一批兼具实用性与美观度的公厕,已成为区域新亮点。拱墅区推动“一厕一景”,宝庆桥公厕创新采用“双层功能布局”,在满足基本如厕需求之余,将二楼打造为集休憩、充电功能于一体的服务驿站。西湖景区内的新灵隐公厕,在消除白蚁蛀蚀安全隐患基础上,全面更新墙面地面、洁具隔断与水电线路,以180平方米的宽敞空间应对大客流需求。

细节之处,最见用心。西湖区公厕普遍增设“小厨宝”提供热水,丰潭路、通济路等公厕更新给排水管道,解决长期堵塞问题;滨江区闻兴公厕重新铺贴脱落瓷砖,市民南广场西公厕重铺管道;钱塘区多座公厕调整内部布局,完善无障碍设施。

“以前公厕灯光暗、异味重,现在不仅干净,还有儿童专用设施和第三卫生间,带孩子的家长方便多了!”家住西湖区的李女士说。据统计,本次改造中,超过20座公厕增加了无障碍设施或第三卫生间,部分公厕还增设了休息座椅和智能通风系统。

“从管道疏通到隐私保护,从防滑防漏到节能技术应用,我们希望每一处改进都能精准回应民生需求。”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固废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厕改造不仅是城市更新的必要环节,更是体现城市温度、推动精细治理的重要实践。未来,杭州将继续推进公厕提升工作,让公共设施更好地服务于民,于细微处展现宜居之城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