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第13位
11月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情况。
五年来,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4,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的1859.9亿元增长到2901.4亿元,增长56%。
“零”的突破
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国际大科学计划均实现“零”的突破,全国重点实验室跃升至38家,10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覆盖11个设区市。
规模全国第1
与国家基金委联合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规模全国第1,取得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通义千问Qwen3、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等标志性成果。
“5个百分之八九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4.74万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2167家)均居全国第3,涌现出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一批高速成长型科创企业,形成了“5个百分之八九十”格局,也就是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研发机构、承担科技项目、授权专利均占全省80%-90%。
杭州跃居全球第13位
研发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达2.7%、全国第3;9个城市入选全国创新能力百强榜、全国第3;杭州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第13位、创历史新高;宁波连续7年蝉联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
从小学开始
全面普及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建设创新型省份,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发布会上,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十四五”期间,全省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40万名左右毕业生。其中,有8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浙江就业创业,有65%左右的毕业生选择中小微企业作为职业生涯第一站,他们成为“创新浙江”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十五五”期间,浙江教育将做好三件事:
一是强化科学教育。从娃娃抓起,增加实验、实践课程,培养创造兴趣,让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真实的生产场景。从小学开始,全面普及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努力把“会读书的人”培养成“会创造的人”。
二是普及高等教育。接受高等教育,今后将成为大部分适龄青年的要求和选择。培养更多理工农医类人才,争取到2030年,全省高校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规模占到60%以上,为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输送储备人力资本。
三是优化职业教育。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学校后”职业教育,把职业技能培训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