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平常爱唠叨哪些话?她为什么老爱这么说?解锁妈妈唠叨背后的秘密

“快穿袜子,别着凉!”“别玩手机了,早点睡!”这可能是很多妈妈经常会在孩子耳边唠叨的话,而不少孩子听到这些话时,从表情到回答,都是满满的不耐烦。
怎么让孩子们理解妈妈的唠叨,也让妈妈了解孩子听到这些话的心情?最近,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举行了“暖暖日”特别活动,引导孩子们一起解锁唠叨背后的秘密,同时也让家长们思考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把妈妈最常说的三句话
写在卡片上
学校为孩子们准备了“爱心唠叨卡片”,让大家写下“妈妈最常跟我说的三句唠叨”,同时写上自己想起妈妈的唠叨时的心情。最后,再静下心来想一想,妈妈究竟为什么说这些话,并写下来。
每个孩子都很快动笔,对妈妈的唠叨,他们是再熟悉不过了。
卡片收上来,孩子们写的三句唠叨果然满满的场景感:“别玩了,都7点了,快点写作业!”“都玩这么久了,快去洗澡!”“不要再看手机了!”……而书写听到这些话时的心情时,大多数孩子都写了“很烦躁”“不开心”,有的还画上了嘴角向下的哭脸。
看着这些卡片,老师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跟他们平时在校门口观察到的场景很像。早上很多妈妈送娃进校时,总要叮嘱几句“多喝开水”“热了脱衣服,冷了要穿上”等,不少孩子回复的都是一个不耐烦的表情,外加不耐烦的一句“知道了知道了”。
想想妈妈为什么这样唠叨?
孩子们写完前面两项后,很多班主任老师开始引导,让他们好好想想妈妈为什么要反复叮咛,自己做到了这些事情吗?
孩子们开始分小组讨论,并推举代表进行分享。慢慢地,孩子们都发现了隐藏在唠叨背后的满满的爱。
不少孩子开始补充卡片上的内容,妈妈说这句话是因为“她想让我养成好习惯”“关心我关爱我对我好”“我老看手机,近视太快”……
不过,对孩子们“有点烦”的小情绪,老师也没有责怪,而是让大家大胆分享。班主任们温柔地引导同学们打开话匣子,不管是觉得妈妈“有点啰嗦”,还是偶尔会 “偷偷不耐烦”,这些真实的感受,都放心讲给老师和同学听。老师跟孩子们说,有这些情绪很正常,可以找渠道来抒发,不用压抑在心里,可以跟老师和同学分享,不一定当着妈妈的面表现出来,而且要多想想妈妈唠叨背后的深意。
不少孩子听了老师的话后,若有所思,有的还低下了头。
“爱心唠叨卡片”送给妈妈
不少家庭洋溢着暖暖爱意
这些充满温暖爱意的卡片,老师们觉得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建议放学后,孩子们把 “爱心唠叨卡片” 送给妈妈。
当天晚上,不少妈妈被这张小小的爱心卡片感动了,有的家庭还拍下了孩子送妈妈卡片的照片,分享到班级群。
这是一个全校性的活动,每个班级可以有不同的具体安排。于是,有班主任还引导同学们一起讨论 “妈妈每天最累的时刻”,分享 “我能帮妈妈做的小事”,准备一份 “妈妈专属小惊喜”。比如和妈妈约定 “以后洗碗的活儿我包啦”,学着妈妈照顾自己的样子帮妈妈梳梳头,用甜甜的声音告诉妈妈“我爱你”等等。
最近几天的晚上,不少同学用实实在在的小事,把对妈妈的爱,从心里落到生活里。
有的孩子帮妈妈梳头,有的承包了家里的洗碗任务,有的给劳累的妈妈捶捶背……最关键的是,不少妈妈说,孩子不是一时兴起,最近几天每天都坚持做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