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相生 意笔传神 吴永良诗意画作品展开幕
杭州日报讯 “画为无声诗,诗为有韵画”。10月29日,《诗画平生——吴永良诗意画作品展》在吴永良美术馆举行。来自海内外吴永良先生的亲朋好友、中国美院同仁、学生与艺术爱好者近200人参加了开幕式。
展览汇聚吴永良100余幅诗意画佳作。题材纵贯唐诗、宋词、元曲,从李白的旷达、苏轼的苍凉到王维的隽永;形式涵盖《竹林七贤图》《兰亭修禊图》等经典卷轴。
吴永良以挥洒自如的写意手法,将文学意象转化为生动的视觉意境,让观者重温“诗画相生”的美学传统。
开幕式现场,还举行了面向宁波鄞州区美术馆与高校的画册捐赠仪式。随后,来自各界的学者、教授们围绕展览展开了深度学术研讨。
吴永良的诗意画创作,是对中国诗意画传统的当代延续与创新。正如展览前言所引东坡先生言“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的作品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吴永良对诗意画的理解颇为深刻。他曾在创作感言中强调,作画前需反复诵读诗词,不是记诵字句,而是琢磨其中的气脉。这种创作理念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简单的“诗配画”,而是诗画在精神层面的深度融合。
中国美院教授卢炘指出,吴永良热爱文学先于绘画,甚至认为文学比绘画更深刻,更触及灵魂。这种对文学的深厚修养,使他的诗意画作超越了单纯的视觉美感,而具有了更为深刻的精神内涵。他的画作不仅是对古典诗词的视觉诠释,更是对传统文人精神的当代传承。
吴永良的创作观念以古典诗意为宗,所谓“诗以意象生,而意象无穷”,正是得益于对个体情感的精准感知,才创造出了更为开放的想象空间。
吴永良的诗意画既能唤起观者对传统诗心的感发,又能引人思及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意蕴,使古典与现代在笔墨之间互为映照,建构出新的审美境界。
作为“浙派”的第二代领军者,吴永良在人物画领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不仅继承了潘天寿等前辈的笔墨精神,更将文学修养深植于绘画创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意画风格。
观其《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孤蓬万里,萧萧班马,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在笔墨间获得新生。画家善于捕捉诗中的气韵与精神,以意笔线描勾勒出那份超越时空的离别之情。
在笔墨语言上,吴永良展现出意笔线描的独特魅力。他的线条既有书法的筋骨,又不失绘画的灵动;他的墨色变化丰富而自然,既突破了“水墨为上”的传统观念,又始终保持着“色有墨韵”的文人趣味。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创作成就,更是一种生命境界的映照——澄澈而刚正,纯真而无邪。正是有了对生活的热爱,有了对笔墨的真诚,画出来的自然就是有诗意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