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破“俗”,直播归“途”
当“湿身热舞”成为团播直播间的“流量密码”,当MCN机构把“3分钟诱导打赏”做成标准化脚本——这场被利益裹挟的低俗狂欢,正以直播之名收割着公众的钱包与价值观。中央网信办“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的雷霆出击,不仅是对行业沉疴的精准治理,更是对亿万网民精神家园的守护。
以“利刃断链”破除“低俗产业化”。如今的低俗团播早已不是零散的违规行为,而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赚钱流水线”:MCN机构统一设计“擦边”着装与动作,用特殊打光放大主播身体曲线;直播间里,“翻牌选妃”“蒙面摸人”等低俗玩法轮番上演,“跪爬”“哭泣”等博眼球手段成为拉票标配;更有团队将“3分钟诱导打赏”制成脚本,让低俗内容批量复制。这种突破道德底线的运作模式,若不及时遏制,只会让团播彻底沦为收割流量的“灰色产业”,甚至滋生更多违法犯罪行为。
以“筑墙守护”隔绝“弱势被收割”。未成年人与老年人,始终是低俗团播引诱打赏的重点目标。对孩子而言,主播以“游戏收徒”“恋爱交友”为诱饵,教唆他们盗用家长账户;对老人来说,虚假的“贫困户”人设、编造的“公益项目”故事,再加上AI生成的逼真剧情,很容易让他们掏出养老钱。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些行为不仅造成家庭财产损失,还会扭曲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消磨老年人对社会的信任,唯有通过强力整治,才能为弱势群体筑起安全屏障。
以“刮骨疗毒”破解“劣币驱逐良币”。团播本应是直播行业的创新形态,却在“流量至上”的裹挟下走向畸形:平台为了盈利,对高额打赏风险视而不见,甚至用打赏额度给主播排名;MCN机构把“打赏入股”“炫富攀比”当作核心玩法,让行业风气愈发浮躁;而那些专注助农带货、非遗传承的正能量团播,却因没有“噱头”被挤压生存空间。清朗行动的意义,正在于打破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局——通过规范行业规则、严惩违规行为,让直播回归“内容为王”的本质,才能让千亿级的直播经济真正走得长远。
低俗或许能赢得一时流量,但永远走不远。清朗行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整治当下乱象,更在于为行业划定发展红线,引导直播经济朝着健康、有序、正能量的方向前行。唯有如此,才能让打赏回归本质,让团播摆脱畸形发展,让网络空间真正天朗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