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个边缘小村落火了 “种地”如何种出流量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的数据,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人次8.88亿。在近9亿人次跨区域流动的热潮里,一种追影视IP、寻同款场景的慢游方式走红。在杭州,因综艺节目《种地吧》出圈火爆而建成的农文旅项目“种地星球”十一黄金周接待的游客数量超15万人次,真正实现了把“流量”转化为了“留量”。
三年前,大型劳动纪实综艺节目《种地吧》开播,全景式记录了10位少年在西湖区三墩镇后陡门这片土地上的播种、耕作和收获的全过程。如今,这款综艺已成为全网爆款,截至第三季收官,全网短视频播放量达271亿次,并衍生出“十个勤天”巡回演唱会、麦田感恩音乐会、爱侬直播间等。“后陡门·种地星球”正是西湖区携手节目出品方蓝天下(浙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数亿元建设的农文旅基地。节后,记者去现场探访了这个项目。
这里缘何吸引年轻人?
种地星球所在的后陡门,是三墩镇山联社区边缘的一个小村落,背靠良渚,距离西湖断桥约20公里。坐地铁4号线到池华街地铁站,出站后乘坐了20分钟的种地星球接驳线,当记者以这种方式在工作日上午十点到达种地星球时,看到不少拖着行李箱的游客正要返程。种地星球运营公司芒夏(杭州)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琛告诉记者,这些是计划乘坐早上的高铁或飞机离杭的游客,他们赶在离开之前来这边打卡,有的天刚亮就来了。
沿着乡间小路往里走,600亩农田间有农民伯伯和种地机器人共同劳作着,彩色的农作物在大地上绘出“种地星球”四个大字;一批红白相间的乡居经过精心改造变身为“勤天小镇”,错落地镶嵌在农田与绿林间。据蒋琛介绍,目前园区内有餐厅、剧场、直播间、民宿等业态,90%的店铺完成招商,餐饮板块已开始营业,其他业态场景也在稳步推进中。
采访进行到中午,记者明显感觉到园区内的游客数量越来越多。不到十二点,麦芒餐厅坐满了游客,《种地吧》节目中出现过的很多菜肴都变成了这家餐厅的招牌菜。
如今,这种追影视IP、寻同款场景的旅游新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不少景点都借此推出了IP复刻场景和旅游路线,例如阿泰勒将《我的阿勒泰》中的“张凤侠小卖部”搬到景区;电视剧《生万物》取景地的临沂沂蒙红嫂旅游区摒弃流程化参观,让游客化身“剧中人”,模仿剧中情节体验沉浸式互动演绎、红色实景演出等项目……
据蒋琛介绍,从IP出圈到项目落地,也是种地星球的由来。《种地吧》节目中与少年们有关的生活和劳作场景也成了种地星球的游客打卡地;“十个勤天”住过的宿舍,也以1:1复刻方式融入民宿,将于10月底同步开放预约。
在《种地吧》综艺IP的链接下,种地星球在6月底试营业期间,就吸引了10万人赶来后陡门打卡;9月底正式营业后,国庆期间的游客数量超15万人次,日常周末的人流量在1.5万-2万,周中也有七八千人次。不过,蒋琛认为更重要的是,除了粉丝,普通游客都愿意常来,才是项目后续面临的最大考验。
如何将流量化为“留量”?
在蓝天下集团副总裁郑晓江看来,由IP和明星带来的流量是项目起步的关键,项目想要长远地走下去,这片土地还得和游客建立更深层次的链接。“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以农业为根基,以IP为支撑,融合餐饮、直播、文创等不同行业,实现产业相互赋能、共生共长的‘主题乐园’。”
一方面,不断丰富游客的农文旅体验。《种地吧》每年有三大主题日活动,包括“种地吧·518爱侬日”“6月6日麦田音乐节”和“10月28日丰收节”,“十个勤天”成员都是作为主角参与其中。除此之外,种地星球计划推出一系列农文旅活动,吸引粉丝人群以外的游客。据介绍,这里600多亩农田可以和学校、企业合作进行种地研学;农田旁的小路上,已经开办过市集活动;农田后的空地上竖着一块“后陡门的甜甜蜜蜜”的牌子,适合举办田园婚礼。
另一方面,从促进就业到推动消费,种地星球在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共富生态。“不管是推出《种地吧》,还是打造种地星球,我们都希望可以通过宣传弘扬农耕文化、实现助农。”据悉,今年5月底“十个勤天”成员参与了一场助农直播,来自龙坞茶镇的龙井茶在直播3分钟内就被抢空,订单总额达82万元。郑晓江介绍,种地星球计划每年在三个主题活动日中进行助农直播,帮村民带货。
走进勤天小镇,随处可见穿着印有后陡门logo“HOLDOUMEN”T恤的工作人员。据郑晓江介绍,种地星球为当地40多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民宿、萌宠等休闲业态开业后,还将开放更多岗位。”
长期关注沿海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同济大学教授杨贵庆认为,从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看,种地星球本质上是“农业+”多样业态的探索。直播、综艺等新型要素与传统农业碰撞、融合,园区正在用截然不同的创新和创富方式,书写年轻人和土地对话的新叙事逻辑。
从流量IP的打造,到线下乐园的孵化,这片“政企合作”的农文旅试验田,已经迈出了“从0到1”的关键一步。未来如何实现从1到10、从10到100,尚需留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