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形象分析三步走 作品安排“我”登场 专业老师进校园指导考古绘画创作

崇文实验学校的孩子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考古绘画创作。
杭州日报讯 9月初,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指导,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杭州日报联合主办的“我在博物馆里画出土文物”2025年杭州青少年考古绘画大赛启动,诚邀全市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考古展、考古工地与修复中心,以画笔为媒介对话文物,用创意为载体讲述杭州故事。
日前,大赛系列活动第二场——考古绘画创作课走进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李瑷安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两场干货满满的考古绘画创作指导。“杭州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吴越国鎏金纯银阿育王塔、双凤纹鎏金银盒、象征古老文明的玉琮王等,都可以作为创作素材。”课堂上,李瑷安以杭州本土珍贵文物为切入点,介绍文物形象分析法:先观察文物的外形、纹饰等形态特征,为卡通形象创作提供直观参考;再研究文物产生的历史时期与文化背景,确保创作符合历史准确性;最后挖掘文物承载的象征意义与文化价值,让卡通形象更具深层内涵。
“‘我在博物馆里画出土文物’,千万别忘记了‘我’!”课程尾声,李瑷安着重强调审题关键——许多孩子创作时只聚焦文物,忽略了“我”的存在。她提醒学生,作品中要重点安排“我”登场,或是“我”在博物馆观展,或是“我”与文物互动的画面,要让“我”成为连接当下与历史的纽带,让作品不仅展现文物之美,更传递出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目前征稿环节已结束。11月,大赛组委会将邀请考古专家、美术教育工作者、媒体代表等组成评审团,从创意角度、艺术表达、对文物的理解度等维度进行综合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据了解,大赛后续将推出文物修复等体验活动,持续为青少年搭建接触考古、了解文物、传承文化的平台。期待更多杭州中小学生拿起画笔,在创作中感受文物魅力,讲述属于自己的杭州历史故事,让千年文化在青春创意中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