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舞运河・微艺流芳——“指津・非遗谭 走读大运河”第九期活动举行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图片包含 室内, 桌子, 人, 读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10月19日上午,“指津・非遗谭 走读大运河”第九期活动在杭州手工艺活态馆温馨启幕。本期活动以“鸢舞运河・微艺流芳”为主题,聚焦杭州特色非遗技艺——风筝扎制技艺(微型风筝),带领小朋友走进非遗世界,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活动伊始,微型风筝第三代传承人钱永安老师为大家生动讲述了这项非遗技艺的百年传承故事。“微型风筝是专门根据杭州常年2-3级微风的气候特点设计的。”钱老师娓娓道来,“它结合了杭州优质丝绸和本地毛竹,体现了江南人细腻精致的审美追求。”

在钱老师的讲解中,大家了解到,与北方以“大”为特色的风筝不同,杭州微型风筝以“小”著称,最小的仅有手掌大小,却能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真正做到了‘微风起,纸鸢飞’,这正是我们杭州风筝文化的独特之处。”钱老师自豪地说。

核心体验环节,钱老师详细演示了微型风筝图案绘制的精髓。

从拱宸桥的古朴典雅,到运河游船的灵动飘逸,再到荷花绽放的清新雅致,一幅幅运河主题纹样在老师的笔下栩栩如生。“荷花象征着运河水清,这些图案都承载着我们对运河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小朋友们拿起笔,在预先准备好的风筝白坯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孩子们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钱老师倍感欣慰:“看到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对传承更有信心了。即使只有千分之一的孩子能真正传承下去,我也会坚守这个岗位。”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精心绘制,一个个色彩斑斓、创意十足的微型风筝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今天的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位家长感慨道“看到孩子这么专注地学习传统技艺,作为家长我们非常欣慰。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让非遗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

活动最后,钱老师鼓励孩子们:“非遗传承需要创新,希望你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此次“指津・非遗谭 走读大运河”活动,不仅让参与者深入了解了微型风筝这一杭州特色非遗技艺,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传承的种子。正如钱老师所说:“非遗传承任重道远,但只要有孩子们的参与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一定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微风轻拂,阳光正好。在这个充满希望的秋日上午,微型风筝承载着运河文化的记忆,在孩子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承,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小小的风筝能够带着非遗的种子,飞向更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