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藏廉韵 金石传清风
杭州日报讯 刀刻史痕凝正气,墨濡初心鉴清刚。“印信廉”金石书画廉洁文化主题展于10月24日在中国湿地博物馆拉开帷幕,以金石书画为桥,让廉洁文化焕发蓬勃生机。
“印者,信也”。作为仪式化的凭信载体,印章自古便承载着中华民族重诺守信的优良传统。从战国箴言印“思言敬事”中士人修身自省的座右铭,到清代吴咨所刻“清气应归笔底来”所流露的宁静淡泊,方寸之间,皆凝聚着持廉守正的精神追求。
“印信廉”金石书画廉洁文化主题展,作为西泠印社精心打造的经典品牌活动之一,今年已先后举办了8场巡展及研学活动,超12万人次观展,走进多家文博单位与教育基地,多层次、多维度传播廉洁文化。展览亦贯穿“竹之虚中挺拔、莲之出淤不染”的经典意象,艺术家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将君子品格与廉洁气节熔铸于金石笔墨,构筑起崇廉尚洁的审美范式与价值内核。
每站巡展均结合所在展馆的资源优势与文化特色,在展陈内容上灵活创新,形成各具亮点与风格的展示效果。今年的首站展览在杭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启动,通过古代玺印、文人篆刻、金石碑帖、古代书画和当代书画篆刻五部分珍贵文物图板展示,推动金石书画等传统文化元素活态传承,实现文物遗存的时代化表达。此后,走进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融合海塘遗风,展出36件清廉主题的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将海塘遗风融入廉洁教育;在萧山博物馆,甄选馆藏丁文蔚《节临石门颂》、周闲《竹石图》、张善子《荷花图》、高野侯《梅花图》等多件书画精品,通过41件清廉主题的展品,推动文物遗存的活化与具象化;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的展厅内,借助珍贵文物图片以及30余件篆刻、书法作品,全景呈现中华民族崇廉尚洁的优秀传统,为党员干部提供一堂“沉浸式”廉政教育课;在西泠印社美术馆展出70余件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包括吴昌硕《墨梅图》《兰石图》等经典作品,以金石之铿锵与笔墨之流转,传递廉洁文化的厚重力量;在杭州市滨江区文化馆,以金石、书画为载体,着力推动传统艺术瑰宝与新时代廉洁文化深度融合,持续传递崇廉尚洁的价值追求。此外,在中国湿地博物馆站,展览以清新深邃的绿色为主视觉,将自然生态的纯净与政治生态的清明相呼应,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传拓体验活动,使廉洁文化传播呈现出融合生态美学的当代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为打破传统展览的静态局限,韩美林艺术馆等展区还创新设置了清廉印章钤盖互动体验区,并举办“印信方寸——中国印章艺术”等专题讲座,让观众从“看展人”变为“参与者”,在亲手实践中感受金石文化的厚重与廉洁思想的浸润,实现了廉洁文化的生动传播。
从地域文化与廉洁精神的融合,到沉浸式教育场景的打造,再到互动体验式传播的创新,“印信廉”金石书画廉洁文化主题展既是西泠印社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思想的匠心之作,更是推动传统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印信廉”主题展相关负责人透露,后续还会精心策划并推出传拓研学活动,旨在把清廉文化根植于城市的文化脉络中,融入市民的精神世界里。“印信廉”系列活动将始终秉持文化初心,借助展览、研学活动等多元形式,让沉睡在博物馆中的文物、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遗产、镌刻在古籍典册里的文字真正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