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文: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昨天,教育部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其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用网习惯,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息屏行动”,减少对网络过度依赖。
涉及的相关内容如下:
培养学生健康用网习惯。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法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规范管理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息屏行动”,减少对网络过度依赖。会同有关部门压实网站平台监管责任,优化算法推荐机制,不得向学生推送危害心理健康的各类信息,坚决遏制“贩卖焦虑”“诱导内卷”等违规行为。持续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推广应用“未成年人模式”,加强动漫、短视频、微短剧、网络综艺和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管理。
在小狮妹的印象里,杭州很多中小学都有规定,学生不允许带手机进教室,对此的管理都很严。
这份文件发布后,网络上的讨论有很多,有家长追问:手机不能带,电话手表能不能带?现在的电话手表功能强大,和手机无异,也要规范起来。
课堂上,初二学生用电话手表搜答案
老师说,年级越高带手机的越多
“学校是禁止电子产品进校园的,但有些孩子放学时需要和家长联络,会带手机或电话手表进校园。但一进校,就要交到班主任那里保管。等到放学了,再从老师这里取走。一天的校园生活中,是不能使用的。”学校一位副校长说,虽然明令禁止,但还是有人偷偷带来。
上学期,有名初二女生悄悄带电话手表进教室。一开始,老师也不知道。但是看她当天交上来的作业,正确率超高,不太符合她平时的作业情况。老师有些疑惑,正好有同学说,看到她把电话手表藏在口袋里。老师过去一看,果真如此。
调查一番后,老师发现,这名女生遇到不会的题,用电话手表先拍照,然后传到网上去搜答案。搜到答案后,她就直接抄到了作业本上。
类似的事情,之前也发生过一次。学校又在开家长会时着重强调了这一点,对于电子产品的管理也更严格了。
学生偷偷带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现象,不少学校都存在。滨江区一所初中的老师说,尤其是到了初二、初三,这种情况还会多起来,几乎每班都会有两三个学生偷偷带手机。
这位老师说,初一的孩子刚从小学升上来,对老师、家长的话都还比较听,但再大一点,学生的想法越来越多,行为也会逐渐不受控制。
“之前班里有学生每天上课打瞌睡,像这样的情况,我们会怀疑孩子是不是晚上在家里手机玩多了,所以白天特别困。”这位老师说,这时班主任会适当地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作息。
“有些家长比较上心,用各种方式观察孩子有没有晚上不睡觉偷玩手机,但也有家长说,晚上都不把手机收起来的,那这种情况就无解了。”
正在读高二的儿子
突然开始用手机“追星”
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小狮妹也采访了一些家长。
儿子正在读高二的汪女士,从初中起就给儿子配了手机,平时周末、节假日让他自由使用,但上学时间绝对不能带去,学校也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
“手机这个东西怎么说呢,确实诱惑挺大的。”汪女士说自己曾经问过儿子,用手机会不会上瘾,“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没什么瘾,但我觉得是有的。”
之前几年,母子俩很少因为用手机的事闹矛盾。但从去年开始,儿子迷上了一个偶像,只要是关于她的内容,都要拿着手机看,看了就停不下来。
“我都不知道他怎么爱上的,反正很神奇。很多时间想去看一眼他低着头在用手机干吗,就看他在刷这个偶像的打歌现场、综艺。可能我小时候没追过星,不明白,哈哈。”有时候儿子看手机太入迷了,汪女士会发牢骚,提醒他注意时间。
对于“手机能不能带进学校”这件事,母子俩其实没有讨论过,但一直都保持着默契:绝不能带手机去学校。“这是底线,但我相信他也不会偷偷带手机,他不敢的。”
手机使用是高中的管理重点
有学校建议学生使用老年机
文件中说,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有高中家长说,手机不能带进课堂,是不是可以带进学校?
目前,在高中学校里,手机和电子产品的使用一直是管理的重点,每所学校都很关注。
一位高中校长说,每年高一新生家长会,都会提醒家长,学生不能带智能手机进学校。如果确实有联络需求,建议带仅有通讯功能的老年机。
“而且,手机进校后,走读的学生把手机交给老师,住宿的学生把手机交给宿管。”这位校长说,想要联系家长,学校里可以使用的设备其实有很多。
一是电子班牌。每间教室外面都有电子班牌,这台设备上,学生和家长可以互相发送短信。学校里几十台电子班牌,随便在哪块班牌前刷个卡,都能登录,和家长取得联系。
二是公用电话。学校有很多部公用电话,散落在校园各处。有的在教学楼大厅,有的在宿舍楼里,传达室门口也有两部公用电话。有些是插卡的,有些是直拨电话,都很方便。
三是老师办公室。因为办公室和教学楼同在一幢,同学们有急事找家长,可以去办公室打电话。还可以直接找老师,借手机打电话。
有学校明文规定
老师不允许带手机进课堂
学生不能带手机进课堂,这是杭州中小学的共识。杭州有学校要求更严格,锦绣育才教育集团要求老师也不能带手机进课堂。
昨天下午,小狮妹联系杭州育才中学执行校长谢丽敏时,她的电话没人接。过了半小时,谢校长回电话,说刚才去上课了,没带手机。老师不带手机进课堂,是写进育才“六不承诺”的。
“一般老师上课,手机会放在办公室,或是放在教室外面的置物架、书包柜上,都是静音模式。遇到考试监考时,老师的手机也不允许带进教室。”谢校长说。
如果有急事,家长需要紧急联系学校,和老师沟通,怎么办?
谢校长说,一节课45分钟,下课后老师会查看手机,及时回复的。“我们建议家长如果电话联系不上,就发个信息,简单说明下,等老师看到信息会迅速联系的。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老师的工作节奏,老师没有第一时间回复,也是理解的。”
此外,有一种情况下,老师可能会带手机进课堂,比如上课时需要使用手机里的某个软件,播放录音,或者扫码登录教室白板等。“这种情况下,手机主要起到工具的作用。”谢校长说。
每月设立一天“家庭息屏日”
16周岁前建议不注册社交账号
教育部的文件中还提到,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息屏行动”,减少对网络过度依赖。
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之前一直在探索,每月还专门设立了一天的“家庭息屏日”。
在日常校园管理中,学校明确规定学生不得携带手机、电话手表等设备入校。“住校的学生如果想联系家长,在学校大门口的门卫室边上,就有专用的电话让学生使用,比较紧急的时候也可以找老师,让老师代为联系家长。”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的李青青老师说,这样既能保证孩子和家长的沟通需求,也让学生在校园内能更专注地学习与生活。
去年,学校曾向全体师生发出《关于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倡议书》,倡议学生在16周岁之前,尽量远离社交媒体,不注册社交账号。
这份倡议书共有10条约定,包括用餐时、作业时、就寝时和卧室里、书房内、餐桌旁不使用娱乐电子设备;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睡前1小时不玩电子游戏,建议睡前阅读纸质书籍或进行其他放松活动,每天21:00开启“息屏时段”等。
采访中,许多家长告诉小狮妹,自己很多时候回家也不知道做什么,就只能拿着手机一直刷。家长怎么做,孩子也容易学着做,因此,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的这份倡议书,也对家长的电子设备使用做了一些建议。
比如,每个月设定一个周六或周日为“家庭息屏日”,让孩子和家长都放下手机,为数字生活放个假。在这一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书、做菜、做运动,或是去户外进行运动、开展自然探索,用陪伴代替电子娱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