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教育发展与城市未来”发展新路径 首届“湘湖论教”学术会议隆重召开

原创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记者 赵丹 通讯员 郎露寅

10月23日,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杭州市萧山区首届“湘湖论教”学术会议在萧山中学隆重开幕。本次会议以“教育发展与城市未来”为主题,成功汇聚教育界专家学者800余人,共同探讨教育与城市共生共荣之道,擘画“教育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教育更卓越”的未来蓝图。

配图1

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在讲话中对萧山教育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萧山教育蓬勃发展,形成了体量不大,体系齐全,体制富有活力的教育样本,推动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他进一步提到,萧山通过拥抱数字变革、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空间与城市功能融合等路径,赋能城市发展,不仅让教育成为萧山城市发展的靓丽名片,也为全国探索教育城市协同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助力萧山争创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强区、打造“尚学萧山”品牌。

配图2

主旨发言环节,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度分享。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以《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题,系统解读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的背景意义、核心思路与主要内容,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个时代命题,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配图3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后庆在主旨报告中强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有精神力量、有理想追求的青少年,教育不能仅注重知识传授,更要涵养青少年的品格、信念与情怀,深入阐述了高质量教育中“人的精神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高质量教育需重视学生精神发展,这不仅关乎社会和谐、幸福感提升,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建议通过课程内容优化、多元评价改革、教师角色转变、技术赋能及校家社协同等实践路径,推动教育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回归,培养完整的人。这一观点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涵,为“教育赋能城市未来”提供了理论支撑。

配图4

萧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建平则聚焦萧山本土实践,以《共富视域下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萧山实践》为题,从“筑公平之路”“搭数智之桥”“攀育人之峰”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萧山在优化学校布局、推动集团化办学、建设数字教育体系、强化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具体举措。他表示,萧山始终将“教育共富”纳入城市发展大局,既有效破解了“人口流入”“城乡差异”等现实难题,又主动扛起“服务青年向往之城”“支撑城市现代化”的时代责任,展现了教育赋能城市发展的“萧山担当”。

本次“湘湖论教”学术会议为期一天,议程安排紧凑且聚焦实践。上午主论坛结束后,下午围绕“城市精神与大思政教育”“城市教育空间重构”“AI赋能教育变革”三大议题的平行论坛同步召开。参会人员针对这三大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教育发展与城市未来”的落地路径持续探索方向、凝聚共识。

其中,在萧山信息港小学举行的“AI赋能教育变革”平行论坛,设置“专家引领—观点分享——专家点评”三大环节,从理论审思到实践落地,从具体场景到生态构建,系统探索AI赋能教育的有效路径。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杨俊锋作题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典型场景与伦理风险防范》的报告,全面呈现并分析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的维度及AI学习应用的风险。来自萧山区内幼小中不同学段的5位校(园)长,结合各自学校的实践案例,分享AI在课堂教学、校园管理、学生综合评价中的具体应用经验;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庆玉、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汤向明,则分别带来AI赋能教育的北京经验与泉州实践。在专家点评环节,杨俊锋对萧山区5位校(园)长的分享作了细致点评,在充分肯定案例分享细致全面的同时,也从“视野站位”“案例提炼”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此次会议的举办,不仅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交流借鉴的平台,更将推动萧山教育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新步伐,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更多鲜活力量。参会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将先进理念与本地实践相结合,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赋能城市未来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