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山核桃的“发展活力” 超1.1亿元担保金额推动乡村振兴出成果

杭州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敖煜华 通讯员 张衍芳

“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这句临安农谚,道出了山核桃丰收的喜悦,也隐含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无奈。不过,今年在“中国山核桃之都”临安,一颗颗山核桃从枝头到消费者手头,背后有了科技赋能与金融活水的双重加持——采收机高效作业、无人机调度运输、智能化生产线精深加工,曾经的“小山货”正蜕变为乡村振兴的“黄金果”。

这背后,离不开杭州融担集团的资金保障。近年来,该集团累计为临安区30余家山核桃加工企业提供了1.1亿余元担保支持,不仅让企业“有订单不愁资金”,更推动产业从“高产”向“高质高值”跨越。

临安的山核桃产业曾经困在“大而不强”的尴尬里——种植端依赖人工,抗风险能力弱,产量与品质年际波动大;加工端以小作坊为主,标准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难提升;更关键的是,每到采收季,企业面临原料收购资金集中需求,“有订单、缺资金”是常态,这既制约了企业发展,也影响农户收益兑现,甚至挫伤产业链上游的积极性。“每年采收季,农户等着结账,工厂需要原料,但流动资金缺口常常让我们彻夜难眠。”当地一位山核桃加工企业主回忆。

如何疏通民企发展的“毛细血管”?杭州融担集团设计了一个方案——深入产业一线,定制“精准滴灌”计划。

集团组建专项调研组,深入临安山核桃产区,走访企业、农户和合作社,梳理出三大核心难题:原料收购资金短缺、技术改造投入不足、品牌升级缺乏支撑。针对这些问题,他们把金融服务的“准星”对准企业最迫切的需求。“我们不是简单给钱,而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利用好工具。”杭州融担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这个方案很有信心,“比如,采收季资金需求急,我们就把审批时限极限压缩;企业技改投入大,我们就推出‘专精特新贷’降低利率;企业想做品牌但缺少抵押,可以用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灵活增信。”

在精准金融服务的催化下,近年来,临安山核桃产业迎来了一场“链式变革”——从种植到加工,从技术到品牌,全产业链焕发新活力,让农户与企业“双赢”。

浙江骏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直接受益者之一。连续两年获得近千万元担保支持后,企业不再为采收季的原料发愁:提前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按市场价敞开收货,既稳定了农户收益,又保障了自身原料品质。“有了资金底气,我们更敢投入。”企业负责人介绍,如今骏辉已建成十万级净化车间,引进3条全自动生产线,年加工能力从原来的不足万吨跃升至3万吨,产能与品质实现双重飞跃。

在行业龙头姚生记的生产车间里,数字化变革正重塑传统加工模式。自动化炒制、智能择选、精准封装全流程纳入数字管理平台,其中新引进的智能择选机尤为亮眼——它能以每秒6颗的速度精准分拣山核桃仁,替代了以往繁琐的人工核仁挑选,使出仁率提高15%以上,生产效率提升30%,成本下降10%。“这背后是2000万元‘专精特新贷’的支撑。”姚生记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企业投入数字化改造后,如今采收、加工全流程实现数字化管理,良品率提升至98%以上。

担保资金的支持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更激发了“发展活力”。一家企业市场部经理感慨:“过去我们做代工,现在自有品牌线上销量年增40%,小小山核桃成了‘黄金果’。”临安山核桃企业开始依托消费大数据研发新口味(椒盐味、咖啡味)、新形态(独立小包装、坚果礼盒),推动产品从同质化竞争走向差异化发展,逐步从“代工贴牌”转向自主品牌建设。“临安山核桃”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和附加值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