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家10平方米小店,很多人老远赶来冲这一口!老板娘每天上门为一位特别客人送单
杭州日报讯 自8月底杭州在九和路公交站上线8071M“夜归人巴士”以来,夜归人陈爱芳和爱人老林,就成了这趟车的常客。
司机刘师傅说,夜归人都是努力的人。这可把陈大姐讲得难为情了,“我可是玩了半辈子的人啊......”

(年过半百创业,陈爱芳和爱人也成了夜归人)
因为采访夜归人,我们认识了陈大姐,52岁心血来潮创业,朝九晚十地把一家十平方米的小吃店,开成了宝藏小店。
老板娘天天给对楼的独居阿姨送餐
傍晚5点,闸弄口蓝天城市花园小区旁,这家不起眼的“慧饮品”小吃店,陈爱芳正忙活着蒸几个菜,西红柿鸡蛋、大虾,就当晚餐对付一下。

(晚上十点下班,去坐夜归人巴士,陈大姐很松弛)
走进去,十多个平方米,含“温”量很高。温州糯米饭、瘦肉丸、矾山肉燕......还有温州经典糖水,以及老板娘带着温州腔的普通话。
“你坐一下哦,我要出去趟,就来。”她从锅里多盛了一碗米饭,正准备配菜,猛然想起来——对面公寓八楼的刘阿姨已经搬走了。
陈大姐和刘阿姨认识,是在几个月前。这是位漂亮的老人,穿着打扮精致,出门总戴一顶礼帽。
那阵子,一到饭点,刘阿姨总出现在陈爱芳店里,一连点了十几天的馄饨。陈大姐心里还纳闷:怎么可以一连吃这么多天哦?
有一天,刘阿姨实在忍不住说,“老板娘,你做的饭菜看起来好漂亮呀!”陈大姐又一愣,客气回复,“阿姨要不一起吃点?”
一来二去,两人就相熟了。陈大姐才晓得,阿姨腿脚不便,一个人住,也不会做饭,只好天天吃外卖。最近,外卖实在点腻了。
每到饭点,陈大姐就有意地多备一份口粮,两荤一素,蒸得清清爽爽,往对面公寓楼上送去。顺带手的事,她也没想着向老人收钱。
那天闲聊,刘阿姨从兴趣爱好,聊到年轻时做的行当,又聊失败的婚姻,冷不丁地冒出三个字,把陈大姐吓了一跳。她说自己生病了,是渐冻症。
这是绝症,陈大姐多少知道一些,起初手脚无力,慢慢地肌肉萎缩,直到全身瘫痪。
旁人听起来是不能承受之痛,可一点不影响刘阿姨潇洒的心态,她总是穿戴得漂漂亮亮,喜欢跟老姐妹一道唱歌跳舞、游山玩水,要么打上半天的麻将,消磨时光。
和刘阿姨接触过程里不起眼的一些细节,都能对得上了:她腿脚并不方便,有时和姐妹出去跳舞,一袋舞蹈服换下来,她拎不动了,就搁在陈大姐店里的货架上,阿姨屋里的电磁炉买了好几年了,一次没用过——买菜烧菜太耗力气了。
刘阿姨一个人住,倒不是没有儿女,只是一个人开心惯了,不想给孩子添麻烦。
自从把楼下老板娘发展成“饭搭子”,刘阿姨挺开心的,三天两头在朋友圈里晒美食——

(对楼的“渐冻症”阿姨天天晒老板娘送来的菜)
“今天的午餐,谢谢美女老板娘的爱心,感恩。这样不用吃外卖,她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
“水蒸蛋下面还有肉饼的,很好吃的。”
“吃饭喽,好好吃饭,谢谢美女老板娘。”

陈大姐不收钱,刘阿姨却次次心细,晓得哪天的大虾贵,她就多转点钱。一个越是不肯收,一个越是执着,直到偷偷下楼扫店里的码付款为止。
上一次见刘阿姨,是她难得下楼来。她说要搬到儿子那去了,房子租掉了。阿姨有儿子照顾,陈大姐心里欣慰。
“阿姨,做啥去啦?”
“我买几节电池。”她说,“这回房子租掉么,那只电磁炉用啊没用过,总要给人家电池配好的。”
52岁成了创业“夜归人”
十几平方米,是网友私藏的宝藏小店
陈爱芳是温州平阳人,年轻时在老家做过印刷、皮革,也卖过服装。2013年,女儿到杭州上大学,她和爱人老林也搬到杭州,在普福买了房。
52岁,已经十多年没正经做过生意,陈大姐开起这家甜品小吃店,纯粹是心血来潮,那会儿表妹要把店转出去,正好,她想找点事做,便接手了。

(店里的温州经典糖水冷饮是夏日爆款)
从此,她和爱人开启了“早九晚十”的通勤。不大的店里做了开放式厨房、吧台,门外布置起院子,氛围感造得像她和爱人过日子一样,不紧不慢、岁月静好。不少客人在平台上留言:地道、精致、小而美。
做做小吃,陈大姐自认有点天赋,但要正经开店就完全不同了,一揽子菜品要全部都拿得出手。她的手机收藏夹里,写满了进货单和配方,“这个年纪很多东西要学,记不住都得写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成绩怎么样?每天线下30-50单,线上20-30单。“这个量,还算应付得过来啦。有时我女儿、老公,过来帮帮我。”她说。
聊着天,陈大姐讲起爱人,讲起年轻时候,“其实我这半辈子,好像做饭的时间都很少。年轻时公公烧菜。现在嘛老公烧菜。”
她幸福得“凡尔赛”起来了。
陈大姐刚结婚时,爱人在联防队上班,自己做皮革生意,两个人为小家庭打拼赚钱。柴米油盐都由老人包揽了去。
“我公公做菜很好吃,真的,他人又很勤劳。他从部队出来的,习惯了每天五点钟起来,开着摩托车去菜场,送完我女儿上学,回来买好菜做好早饭就去上班。等下班回来,他又去做饭了。所以我老公可能得到了传承。他做饭比我好吃多了。”
“年轻的时候,好像也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就是非他不嫁。我家里人都反对的。”她刚做完一单外卖,把东西放好,看看门口干活的老林,轻轻笑出声,“但是时间证明,我的选择不错,对吧?”
没想到,宝藏小店里还藏着过日子的朴素秘诀......
“本温州人鉴定正宗温州口味,鱼丸分鱼种,这个很nice,还有桂圆打蛋,自制的薄荷水,满足温州人手作的爱好。”
“每次都来不及拍照就吃完了,在杭州就想着温州这一口,老板娘超好,是位漂亮姐姐。”
“现在很少有店做现煮桂圆打蛋了,很怀念。”
外卖平台上,一些新杭州人纷纷表达着对儿时家乡味道的怀念,这也是陈大姐开店的动力。“我当初守这个店,其实第三天就觉得干不下去了。老公一开始也不支持,一个月赚几千块辛苦钱,没必要。”她说。

(外卖能占到一天总单量的一半,陈大姐和朋友在研究外卖单量)
晚上9点40分,临下班前,陈大姐接待了几个专门从滨江赶来的客人。是刚打电话来的,先问还能不能吃上,陈大姐答应着。果然一车子年轻人开着车,兴冲冲地到了,点瘦肉丸、糯米饭、矾山肉眼,临了,还夸一句“正宗”。
下班从地铁1号线闸弄口站坐到九和路站,陈大姐和老林预约上“夜归人巴士”的时候,已经比往常迟了。

(下班路,是“夜归人”陈大姐最惬意的时刻,她说比起年轻人,自己不算辛苦)
司机刘师傅远远看到熟面孔从地铁站走出,站在巴士旁边等着,“今天怎么迟这么久?”
陈大姐打趣道,“师傅你守着我这个夜归人回家,我们也是守着夜归人落胃呀!”
上车时,刘师傅说开店辛苦。陈大姐摆摆手,并不觉得,“我这不算什么。你不知道,我们隔壁一对卖猪脚饭的小情侣多少拼,一天能出两三百单,从早忙到半夜两点才打烊。现在的年轻人,真的能吃苦,听说在攒房子的首付钱......”
车窗外是回家的夜景,路上的车和人、小店和高楼组成星光点点。她找好靠窗位置入座,接着刚才的话头,“有句话怎么说的?叫做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