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带你飞天入海!跟着文博会体验“未来已来”
杭州新闻讯 当传统文化遇见前沿科技,会迸发怎样的火花?
在杭州举行的第十九届文博会上,数字技术、AI创意、沉浸式体验成为最亮眼的“关键词”。观众可以与仿生机器人并肩“巡馆”,也可以沉浸式体验千年良渚的晨曦,还能在数字空间生成专属于自己的国潮纹样……
从高校科研成果到数字国潮艺术,从纹样创新到低空飞行器,从虚拟现实到智能交互,越来越多的“黑科技”走进寻常生活。
科技赋能文化,文化激发创新。今年的文博会不仅是一场关于未来的全感官之旅,更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生动定义。
“未来已来”的生活场景,不只是想象,更成为了现实。
前沿科技亮相高校展区,“未来场景”从实验室走向生活
人文魅力、科技活力、产业动力是本届文博会的关键词,作为主办方的浙江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一直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今年的文博会上,这两所高校的两个展区同样以“科技”为内涵,以“未来”为主题,但呈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
浙大展区以“智创未来、文化赋能”为设计理念,以“文化与科技”主题,围绕科技走向生活的可能性,聚焦以现代科技赋能文化发展。
展区内,机器人手指灵活地在钢琴的黑白键上跳动,毫无滞塞,通过节奏的快慢、音符的轻重来验证机器人手部灵活性、节奏控制能力及核心关节算法;仿生机器鱼在水池中灵活游弋,拥有媲美真实生物的感知性能,首次实现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轨迹感知,在光线暗弱、地形复杂、磁场混乱等环境恶劣的水下区域中,为深海勘探、环境监测等任务开启了新的感知维度;全自主飞行机器人与观众“零距离对话”,田间智能采收机器人在模拟农田中精准作业……这些以前“科幻片”中的场景,正是高校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落地的生动写照。
如果说浙大展区展现的是未来的“可用性”,中国美术学院的展区则延展了未来的“可能性”,它打造了一个“智创引擎—AIGC艺术共域现场”,以前沿数字创作为引擎,系统呈现“专业/行业+AI”协作如何重构艺术表达的边界,揭示智能时代“AI+电影”“AI+教育”“AI+游戏”“AI+视传”四大核心板块在“共域”中演变、迭代与进化的无限潜能。
现场人气最旺的是“全景沉浸影像空间:《寻·窟》”的体验环节,近十个VR设备一直都处于使用状态,排队等候的人络绎不绝。
这是一部关于造像艺术的全沉浸中篇电影项目,项目由《龙门曌相》《莫高窟尘劫》《栖霞山火》三个单元影片构成。观众将通过每一个头盔内的洞窟入口,下坠到“地心”,亲历石窟造像者的瞬息艺术时刻。这种通过VR设备来实现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对于很多参观者来说尚属首次。体验的人里小朋友居多,他们戴上头盔后,都会忍不住地抬手去触摸前方,他们告诉记者,因为里面看到的场景太逼真了,忍不住想伸手去触摸一下。
AIGC赋能“国潮”纹样 千年文化在数字空间衍生
“只要撞三下钟,纹样就会发生变化。”本届文博会的“纹样数字艺术展”展区门口的志愿者不停地鼓励观众试一下,地面投影的纹样从莲纹到牡丹团凤纹再到龙凤双喜纹,不断变化。几乎每个人撞完钟后,都会感慨,哇,这个纹样也太好看了。
这个展区在文博会观众热度“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展览以“喜纹乐见”为主题,将上千组传统纹样元素与数字化技术、AI 生成式创作深度融合,打造出一个充满想象力与互动性的“数字国风”空间。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沉浸式的巨型数字幕墙。观众只需轻触屏幕,传统吉祥纹样便在数字空间中实时生成并动态演化,形成独一无二的视觉作品。AIGC技术赋予传统图案新的生命力,古老的文化符号得以在数字世界中重生,甚至还能让每个观众将自己的照片融入千般纹样之中,解锁自己的人生照片。数字屏幕组合而成的纹样万花筒形成了极为炫彩的打卡场景,不少观众走入其中,拍照打卡。
展区还配套推出纹样衍生文创产品和开放式数字工坊,鼓励观众将创意带回现实生活。现场有将梅瓶、金桂等元素变成保温杯上的立体图案,也有把传统纹样变成了小的包挂,“柿柿如意”“百年好合”,用好彩头讨个好兆头,把云龙团纹做成了椅垫,不少年轻人买回去点缀自己的办公环境。
专门的体验区里,只要20分钟内完成立体拼图就能带走一件小礼品,等待体验的人很多,志愿者不得不提醒大家可以先去参观别的,晚点再来体验——参与者不只是小朋友,还有很多年轻人,在拼贴的游戏体验中,通过闯关这一年轻人熟悉的“游戏方式”让纹样这一传统美学符号的魅力也植入到了现代人的审美之中,也降低了认知门槛。
这场数字艺术展不仅让“国潮”变得更有科技质感,也让传统纹样不再只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图像,而是融入城市文化传播的活态符号。
“黑科技”遍地开花,各区县展馆展示数字生活新图景
除了高校与主题展区外,今年的文博会,各区县市展厅的“黑科技”展陈同样惊艳全场。
西湖区展厅里深耕VR、MR领域多年的数字章鱼为观众提供了足够有沉浸感的空间智能体验,MR混合现实射击游戏,因为精致的画面和震撼的音效尤其受年轻人和小朋友的青睐。
与AI棋手面对面博弈、中医AI检测仪一键生成健康报告、智元助行外骨骼解锁新奇行走体验、游戏科学公司展示了“悟空”“钟馗”的数字造型……文三数字生活街区科技感十足的体验项目相当火爆,市民与游客排起长队,争相感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生活新乐趣。
余杭区展厅里集中展示了12家创新主体、11个重点项目,覆盖VR体验、AI交互、低空经济等多个前沿领域。
排队人数最多的是良渚遗址VR沉浸式体验项目。观众佩戴VR设备,即可置身5000余年前的文明现场,仿佛亲历古人祭祀仪式,穿越时空感受文化厚度。在另一侧的AI魔镜前,观众只需站定,镜面中的虚拟形象便能实时跟随动作,实现“数实融合”的互动体验。
萧山区展区里神奇的3D扫描仪,只需要手持进行扫描采集,屏幕上可以完整呈现出物件的三维样貌,目前已在文博数字化存储、医疗健康、汽车工业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此外,低空飞行器、智能导览机器人、数字文创平台等新技术,也为传统展会注入了更多未来感。区县展馆在展示地方文化底蕴的同时,也以科技手段拓宽了文化传播的空间与方式,成为撬动文旅产业升级的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