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光良渚丨文明互鉴美美与共 良渚之约再续新篇
今天,世界文明对话再次进入“良渚时间”。中外嘉宾将在三天的时间里进行思想碰撞,为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增色添彩。
开幕式前,不少中外嘉宾早早赶到会场。来自俄罗斯的杰耶娃,今年第一次参加“良渚论坛”。她最关心历史遗迹保护问题。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政府政策信息局局长 杰耶娃:此次论坛对俄罗斯来讲也有很多历史意义,我们的很多历史遗迹也面临着如何更好保护的问题。今天能够听到很多专家关于历史遗迹保护的发言,非常有助益。
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系副教授 莉莉安娜·达奴塔·雅妮克:以良渚为代表的亚洲在历史遗迹保护方面,有着很深的合作潜力,通过跨文化交流,能够深化人类对文化意义的理解。
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本届“良渚论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旅游组织进行了深度合作。两大国际组织负责人首次出席,并邀请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重量级专家学者参与。
西北大学校长 孙庆伟:就在不久前,我看了一部十分精彩的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
主论坛上,率先发言的是考古学专家、西北大学校长孙庆伟,他作了《关于如何认识各国家文明的标准》的主旨演讲。 现场,他特别向中外嘉宾介绍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片中讲述的总书记关心下良渚文明传承保护活化利用的故事,深刻阐释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西北大学校长 孙庆伟:良渚遗址现在不但成为我们中国考古学工作的这样一个标杆,也是进行文明阐释研究的高地。我自己通过学习专题片《文化的力量》,能够感受到,文化是凝聚推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的力量。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教授 蒂姆·温特: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坛,可以思考和发展全球文明倡议、对话文明的概念,特别是在建立国家和地区文化合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随着“良渚论坛”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年除了主论坛,还将举行“文明根脉:远古文明的历史智慧和当代价值”等四个分论坛。墨西哥奇琴伊察遗址管理局局长玛利亚·罗德里格斯,今天特意穿上了当地的传统服饰,希望通过参与论坛,探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墨西哥奇琴伊察遗址管理局局长 玛利亚·罗德里格斯:非常骄傲能穿着传统服饰,来到这个文化交流的国际性平台。像这些图案和织法凝结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希望能够促进玛雅文明与良渚文明的深度合作交流。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研究主任、高级研究员 尼古拉·马西尼:良渚是研究新石器时期文明的一个杰出典范,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考古技术、空间技术,对于我们研究整个区域的考古工作有着很好的借鉴示范意义。
日本熊本大学副教授 久保田慎二:日本稻作文化的很多因素是来自中国的,对我们来说,了解良渚就是了解我们日本的稻作文化,可以和国外的很多朋友们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机会。
论坛期间,还将举办多场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与会嘉宾认为,依托“良渚论坛”这一重大平台,能够让全世界都有机会深入接触、了解良渚文化的魅力,持续促进多样文明的美美与共。
阿联酋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法特码·阿里·阿卜杜拉:我们希望通过良渚论坛,搭建中国与阿联酋文化交流的桥梁,交流互信、友好互鉴。
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驻华代表 贝思文:良渚遗址我也去过很多次,特别震撼。我觉得非常值得在国外做宣传,让全球人民知道这么一个世界文化遗产,让全球看到中国5000年历史。
记者 汤嘉旸:在今年的良渚论坛上,考古、博物馆、文化艺术等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学者,他们正在通过更深入的交流,构建起高质量、多样化、系统性的良渚文化价值转化体系。我们也期待本届论坛能让良渚文化为世界更多人所知,为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