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亭”前大排长龙,“瓷房子”盲盒又卖爆了!杭州文博会变身超大“手作游乐场”
杭州新闻讯 手工艺,曾凝结在匠人指尖的“技”与“艺”,如今正以充满巧思的设计感和体验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流语言。
10月18日,杭州文博会进入第二天,备受瞩目的“展中展”——杭州国际工艺周升级归来,以“游园织梦”为主题,集结70余个手工艺品牌与匠人。现场,无论是1:4等比例缩小的榫卯积木“集贤亭”,还是余杭纸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伟学打造的纸伞艺术装置,都吸引观众以参与者、创造者、打卡者的身份投入其中,使这里变成一个引爆热情的“手作游乐场”。
“2025年初,我们撷取‘集贤亭’这一经典建筑意象,以120余个造型各异的木构零件,做成可反复拼搭的模型。”杭州晚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文辉表示,整套模型不借一钉一胶,单凭零件间的精准咬合,就能实现稳固拼搭。微缩版的“集贤亭”在杭州国际工艺周一经亮相,便成为焦点。每日三场的拼搭体验需提前排队,堪称现场最需“拼手速”预约的热门项目。
事实上,这一批在杭州国际工艺周展示的榫卯积木,其魅力在国际舞台早有印证——今年7月,它们曾作为杭州“智造”的代表,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的“杭州日”主题活动中亮相。刘文辉说,榫卯积木不仅关乎拼装技术,更是融合了东方文学、美学与哲学的产物,现在企业的榫卯积木产品已拓展至60余款,涵盖西湖牡丹亭、德寿宫重华殿等经典建筑,而雷峰塔、钱王祠等模型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
在杭州国际工艺周现场,每一个手工艺体验点,都为观众开启了与传统工艺的对话。
今年是“时光印记”第四年亮相杭州国际工艺周,这个“老面孔”带来了不少新产品,包括5台复古印刷机、新开发的非遗材料包、宋韵主题明信片与纹样等。其中,体型最庞大的一台印刷机是现场的“人气之王”,大家排着队体验脚踩踏板、推动滚筒的乐趣,只为亲手制作一份带着墨香的独特作品。
“今年5月,我们企业正式迁到杭州,现在是一家‘杭州本土企业’了。”创始人阮同民分享这个消息的同时也表示,当下是消费的“体验时代”,杭州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平台上可以帮助文创企业更好地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可带走的体验。
当工艺遇见设计,生活美学得以重新定义。来自景德镇的陶瓷品牌“16开”带着秋日油画里的色彩,亮相杭州国际工艺周。多巴胺色彩的纯色釉产品与“复合蛋壳釉”工艺,使展位看起来像一个流动的调色盘,大家亲手搭配杯碟颜色,体验着色彩创造的乐趣。“它可是社交平台上的网红店,我种草很久了。但线上只能买到固定颜色的款式,线下体验的选择空间就大得多。”市民朱女士在搭配师的协助下,现场调配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专属配色方案。
设计如何为传统工艺注入新活力?现场,自然造物、谭木匠、余杭纸伞等展位推出了大型非遗装置,“世界橱窗”国际群展及手工艺市集2.0也同步亮相。在“游园织梦”这一主题下,优秀的设计通过对形态、功能与场景的重构,为传统工艺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10月18日当天,还先后举行了2025世界手工艺创新发展对洽会、文化产业指数及成果发布会、设计师交流沙龙,以及葡萄牙艺术家玛丽亚·普拉塔斯手工艺美学创作理念分享会、“杨凡说《游园惊梦》”分享会等一系列活动,既有国际视野的引入,也有本土经典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杭州文博会的文化内涵和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