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杭州文博会,别忘了去A1-1馆 毕加索、罗丹等欧洲艺术巨匠的原版作品都“搬”来了

国际名家版画艺术区(A1-1馆)很受欢迎

毕加索的《精灵之舞》

游客在欣赏罗丹的《男子侧面》

毕加索的《斗牛系列》 本版

达利的《蝴蝶组曲》
都市快报讯 杭州文博会办了十九届,每年不重样,好逛又好玩,还照顾到了市民游客的“胃”。
A2-3馆的2025杭州国际工艺周专区,化身“传统工艺游乐场”,推出了拓印、木梳制作、纸伞绘制等互动体验项目。这些以往多在博物馆中静态展示的非遗技艺,在文博会现场就能参与体验。
在A1-3馆的印度市集,能品尝到印度特色小吃“水球”,搭配绿色酱料,口感酸辣,风味独特。
在B2-5馆的“RUA RUA RED PANDA小熊猫漂浮森林”文博会特展,能买到各类以小熊猫为造型的摆件、挂饰、书包以及“蛋烘糕”。
本届文博会的一大亮点,在于A1-1馆的2025匠心视界——“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对接交流活动展区——“版刻诗篇”国际名家版画艺术区,集中展出了包括罗丹、马蒂斯、贾科梅蒂、毕加索在内的多位欧洲艺术家的20多幅馆藏级经典版画作品。步入展区的观众,都会自觉放低音量、放缓脚步,沉浸于观赏这些平日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版画作为世界三大画种之一,公众认知度相较油画和中国画略低。
创作时,艺术家要用刻刀或特制笔在硬材料上雕刻出反向图像,再将颜料涂在刻制出来的材料上,使用纸覆盖在其上,才能印制出一张完整的版画。
版画具有可复数性印制的特点,不过,因为印版会随印制次数增加而磨损,艺术家通常会限定印数。在这样的情况下,首批印制的版画作品,往往更具收藏价值。
据展区负责人杨平一介绍,本次“版刻诗篇”展出的主要为石版画原创作品,艺术家亲自参与了从创作、刻版到翻印的全过程。
石版画技艺起源于18世纪末的德国,其制作依赖于当地的细腻石材。当时,因油画创作成本高昂且依赖订单,许多艺术家转向工具材料与之相近,更易于推广的石版画进行创作。
现场,有学过石版画的观众说,因为需要刻制,石版画需要更深的功力。
“欧洲艺术大师多为通才,功底扎实,勇于尝试各种媒介,”杨平一举例,“如毕加索,虽以油画闻名于世,但他的版画作品同样个性鲜明。本次展出的5幅毕加索版画,就能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直观体验胜过任何言语描述。”
不同艺术家的个性特质,可以在他们的版画作品中得以显现。
杨平一对比了贾科梅蒂与罗丹的作品:前者创作的《巴黎风景》用笔果决,仿佛进入心流状态,要把艺术情感爆发出来;后者所作的《男子侧面》则笔触沉稳,步骤分明,体现出深厚的艺术积淀。他将此形象地比喻为当下流行的“P人”(随性型)与“J人”(规划型)行事风格之别。
国际名家版画艺术区(A1-1馆)
重点展品介绍
巴勃罗·毕加索的《斗牛系列》
斗牛主题贯穿了毕加索的艺术生涯。通过《斗牛系列》,艺术家探索了生与死、创造与毁灭、地球与太阳等宏大主题,并将其自身置于这场仪式的中心。这也是他长期生活在法国南部后,对故土西班牙的深切怀念与艺术回响。
萨尔瓦多·达利的《蝴蝶组曲》
这组六幅版画,是达利为法国国家铁路创作的,分别描绘了法国的6个地区:巴黎、诺曼底、奥弗涅、鲁西永、阿尔萨斯、阿尔卑斯。作品融合了梦境、幻觉与超现实元素,将怪诞的梦境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巧及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法融合,呈现出神秘莫测的画面。
马克·夏加尔的《拾穗者露丝》
露丝是夏加尔笔下最重要的女性形象之一。这幅作品是描绘露丝生活的五幅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夏加尔展现了他的“女英雄”拾穗归来的场景。她凭借对波阿斯的爱、信任与坚持,最终成为其妻子,并由此成为大卫王的曾祖母。
亨利·马蒂斯的《坐立的裸女》
作为野兽派创始人及20世纪现代艺术奠基人之一,马蒂斯以极富装饰性与情感张力的色彩语言闻名,被誉为“色彩的魔术师”。
他也精通雕塑、版画与剪纸。这幅作品延续了其独特的绘画风格,以灵敏的技巧和拉长的形体表现为特点,整体传递出优雅而神秘的观感,展现了他对女性形体的独特理解与表现力。
玛丽·罗兰珊的《红色纱巾的少女》
罗兰珊是20世纪初法国巴黎画派中少见的女性艺术家之一,以其温柔细腻、充满女性特质的艺术风格著称。她在男性主导的艺术世界中开创了独特的抒情语境,被视为女性视觉语言的先驱。其笔下人物常带忧郁、内省气质,构图呈现出一种梦幻且装饰性强的空间感,洋溢着脆弱的优雅。
第十九届杭州文博会
时间:10月17日-10月20日(09:00-17:00)
地点:杭州市滨江区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滨江区长江路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