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盛会让良渚与世界文明再次“热情相拥” 第三届“良渚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侧记

杭州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沈维 胡倩 余杭微融圈 张晓欣

杭州日报讯  10月18日,第三届“良渚论坛”在杭州良渚开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中外嘉宾,带着不同文明的研究新成果、多元文化的传承新模式,共商文化遗产的保护大计,共襄世界文明的交流盛举。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文明重光:文化遗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重光”是什么?“重光”意味着曾经辉煌的文明在当代重新焕发光彩。

中国考古学区系类型学说的奠基人苏秉琦先生早年来到良渚遗址时,曾指着莫角山说,这里就是“古杭州”。随着研究深入,反山王陵、古城墙、外围水利系统等遗址点被相继发现,良渚古城的全貌慢慢显现。良渚文化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这便是文明的“重光”。

这道文明的“光”,既是专家学者在主论坛的思辨交流中迸发出的智慧火花,也是论坛间隙流淌着的音乐之光。

当悠扬的小提琴声响起,论坛会场屏幕呈现出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在良渚古城遗址演绎《梁祝》的画面。几天前,费城交响乐团来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参观,并拍摄制作了这组短片。

当这首中华传统音乐响彻论坛会场内外,嘉宾席间,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等各国语言从小小的同声翻译机中传出,主论坛嘉宾们或合影留念、或握手交谈。这幅美好画面的背后,是由多元文化共同构成的“人类文明多样性”。

“人类文化多样性”又何解?论坛现场,墨西哥奇琴伊察遗址管理局局长玛丽亚·瓜达卢佩·埃斯皮诺萨·罗德里格斯身着当地印第安文化的非遗服饰出席。“墨西哥不只有金字塔,还有传统的印第安文化,所以我穿着印第安非遗民族服饰参加‘良渚论坛’。”玛丽亚表示,“这件衣服凝结着印第安文化的本土纺织手艺和智慧,我很自豪能用这种方式跟五千年良渚文明对话。”

玛丽亚·瓜达卢佩·埃斯皮诺萨·罗德里格斯介绍民族服饰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信仰体系和艺术表达,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斑斓画卷。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人类社会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和思路。这便是“人类文化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在文明对话的宏大叙事中,也在生活习惯的细枝末节里。在良渚洲际酒店的餐厅,“良渚小青荷”志愿者正在为一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外宾介绍菜品。“我们在为外宾提供翻译服务的同时,更要尊重他国的多元文化和不同习俗,做好外宾在论坛期间的生活保障。”来自余杭人才集团的志愿者沈心悦说,“我听到外宾说‘Chinese food are so good, Chinese people are so great’的一瞬间,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良渚小青荷”志愿者为论坛嘉宾进行引导服务

接下来,随着4个分论坛陆续启动,本届“良渚论坛”将在国际视野、中国气派与浙江韵味的交融中,进一步推动多元文明的互鉴与发展,绽放更加绚丽的交流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