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生态廊道启动升级 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品质滨水生活空间


拱墅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效果图)
杭州日报讯 近日,拱墅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正式启动南应加河、胜利河、石桥河的生态廊道提升工程,整个“焕新升级”预计历时8个月。这三条流淌于居民生活核心区的河道,即将迎来从“实用化”到“便民化”的全面升级,旨在为周边居民打造更具品质、更有温度的滨水生活空间。
此次工程的首要亮点,是精准“动刀”,打通石桥河的通行“肠梗阻”。长期以来,东新路东北侧与长浜路西南侧的两处断点,让滨水绿道成了“断头路”,居民散步赏景时常常不得不折返,体验感大打折扣。
工程将新建亲水绿道,彻底连通这两处关键节点。届时,居民可沿石桥河畔的游步道一路畅行,从东新路直抵长浜路,实现无障碍的滨水漫步。这不仅是一条物理通道的贯通,更将居民的休闲动线串联成环,让“推窗见绿、出门亲水”的惬意生活真正“走得通、行得顺”。
除了贯通绿道,工程还对老旧设施进行升级换代。南应加河畔年代久远、存在安全隐患的集贤亭将得以重建;胜利河边的连排廊亭也将进行精心修缮。
同时,部分游步道将进行改建,并增设更多休憩座椅等“城市家具”。这些举措旨在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将滨水空间打造成一个“安全有保障、休憩更舒适”的公共客厅,让居民能够安心地坐下来,尽情享受水清岸绿的美好时光。沿岸的绿化品质也将同步提升,进一步为城市风貌“加分”。
此次提升不止于景观与功能,更注重为河道注入灵魂。工程将深度挖掘朝晖、打铁关、大关等地的历史文脉——从“朝晖”的命名由来,到铁器制作的往昔岁月,再到象棋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承载着乡愁的记忆将被巧妙融入滨水空间。
未来,居民在河边漫步或小憩时,可能会通过一块解说牌、一幅场景画或一个小型展陈,与一段历史故事不期而遇。这些文化节点将为自然景观赋予人文温度,让居民在休闲中“记得住乡愁”,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