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杭州电车更新换代
昨天上午10点,一辆全新的无轨电车从杭州拱北小区总站发车。
车头戴着大红花,车顶竖着两根辫子,当它起步的那一刻,身旁的照相机、手机瞬间响起连续不断的“咔嚓”声。
这一刻,备受市民和“车迷”期待的杭州新电车正式上路运营了,4辆复古版的新电车依次发车,就像是四位大明星依次登台亮相。
这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的那一天,同样是在拱北小区总站,绿色车身的青年电车同样披着大红花,在无数镜头的聚焦下出发。当时的新朋友,如今成了老朋友,而昨天,也是老朋友青年电车在杭州的最后一天……
既是为了迎新 也是为了告别
杭州这批新电车共有30辆,其中4辆为复古版电车,复刻了过去杭州曾经运营过的4款电车。
一辆蓝色闪电涂装的复古版电车,复刻的是杭州街头曾经十分常见的福宝电车,这款电车曾在151路、K155路和290路等多条电车线路上运营,给杭州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曾无数次坐上这款电车,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
2014年,在杭州街头奔波了十多年的福宝电车,到了退役的时刻,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和公交集团以及其他喜欢电车的小伙伴们一起,给它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告别之旅。
那天,精心装饰的福宝电车载着一批又一批赶来与它告别的乘客,跑完了最后一天的旅程,深夜时分,当它结束运营最后一次驶出拱北小区总站,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夜色中向它挥手告别,又看了看一旁崭新的青年电车,既有不舍,更有期待。
后来,青年电车的规模不断壮大,不仅在大家熟知的151路和K155路上可以看到它的身影,160路、188路等一些新线路上,也有了电车运营,不少杭州市民感叹:“本以为电车在杭州会越来越少,没想到还会开辟新的线路……”
经历了扩张,受各种因素制约又进行了调整,时至今日,杭州保留电车运营的依然是151路和K155路。
如今,绿色车身的老朋友在这两条线路上功成身退,由新朋友接棒继续陪伴我们。
曾和我一起送别福宝电车的小孔,昨天一大早从滨江赶到拱北小区总站,他说:“既是为了迎新,也是为了告别,当年迎来青年电车,好像还是不久前的事,这么快就到了告别的时刻。我是坐着电车长大的,对电车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我想很多杭州人都和我一样吧。”
正如小孔所说,昨天上午,在拱北小区总站以及电车所经过的湖墅南路、上塘路、体育场路和江城路一带,我们看到了很多拿着相机、手机拍照的杭州市民,以及从外地赶来的电车爱好者。
杭州人的寄托与情怀 爱好者的热爱与期待
在中河北路旁的梅东高桥公交站,我遇见了一位从日本特意飞来杭州的电车爱好者。“对于杭州人来说,这是老朋友的寄托与情怀,对于我们这些电车爱好者来说,这就是热爱啊。”他颇为感慨。
说到寄托与情怀,我想起杭州公交劳模沈伟娣师傅的话:“我曾是电车的售票员,我是把每一位乘客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的,久而久之,乘客也对我们很真心。比如以前很多家长送孩子坐电车上学,都会跟我们打招呼,让我们帮忙照看一下孩子。那时车里经常很拥挤,我们会把售票座位让出来,给有需要的乘客。”
“时间长了,我们和乘客也真的成了亲人和朋友,有的乘客乘车时会给我们带好吃的东西,见面时非常亲热,我退休之后和不少电车乘客都成了小姐妹,她们会想我,我也会想她们。”在她看来,电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杭州这座城市里一条温暖的情感纽带。
从1961年4月,杭州开通第一条电车线路开始,电车就是杭州公共交通的“绝对主力”。进入21世纪后,杭州电车系统一度拥有7条电车线路,每条都是客流爆棚的主干线,从出生到上学,再到上班和退休,很多杭州人的生活与电车紧密相关。那两节长长的车厢、车厢之间扭动的圆盘、嘎吱作响的木质座椅以及车顶的两根大辫子……都是情怀和回忆。
而电车爱好者对杭州电车的热爱,则表现得更为直白和强烈。
不久前,一位常居美国的朋友,听闻杭州的青年电车将要退役,就立刻买票飞回杭州,落地后拖着行李直接坐地铁赶到沈塘桥,就为了第一时间去公交站看看运营中的青年电车。
“我就怕来晚了一步,没办法再看到这款绿色电车了。在我们这些爱好者看来,杭州的电车系统是有标志性意义的,杭州曾经开通了全国第一条空调电车线路、曾拥有全国唯一一辆大通道空调电车,还有‘KISS路’爱情电车这样的浪漫元素……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总能在困境中涅槃重生的电车系统,在如今国内很多城市关闭无轨电车系统的时候,杭州却用新电车延续了电车故事,这让我们更加热爱和期待杭州电车的新发展。”
看见电车就想起杭州
这是不可割舍的杭州元素
随着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地铁线网的不断延伸拓展,杭州电车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
尽管如此,151路和K155路两条电车线路,客流量在杭州各条公交线路中至今依然名列前茅。
很多专家学者对杭州电车未来的发展也充满期待。
“电车是杭州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不可割舍的杭州元素,电车就是杭州发展的一条文脉,是历史、文化和记忆。”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吴伟强说,“过去我们常为一些城市历史痕迹的消失而后悔,从人本主义、科学城市等角度来看,我们应该保护、利用好电车,让它成为杭州的象征性元素,让大家一看到大辫子,就想起这是杭州。”
“正是考虑到杭州人的情怀和爱好者的热爱,所以这一批次的新电车,特意选了4辆对老电车进行了复刻。”杭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开通到新的无轨电车上路运营,每一辆电车都是杭州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一次次无轨电车上新,不仅是对老车型、老物件的致敬,更是对城市记忆的梳理。未来公交集团会继续挖掘公交背后的市民故事,让公交不只是出行工具,更成为传递杭州人文温度的“移动载体”。
昨天深夜,151路和K155路的末班,是青年电车的最后一程,和十多年前福宝电车告别时那样,很多人又去和老朋友挥手告别了。
而寄托与热爱将延续下去,和新上路的朋友一起,沿着151路和K155路的轨迹,继续绽放在杭州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