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交汇处 《北上》扬新帆 杭产茅改话剧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杭州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厉玮 通讯员 陶欣园

山城的灯火点亮“北上”的航船,朝天门的号子回荡在奔流的大运河。10月15日晚,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展演剧目、第十八届文华奖参评剧目,根据作家徐则臣茅盾文学奖同名作品改编的杭产大型话剧《北上》在重庆大剧院上演。

该剧由中央戏剧学院、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新华网联合出品,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杭州墨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制作。自2024年9月杭州首演以来,《北上》已走过北京、上海、淮安、昆山、湖州、宁波等运河流域城市,这是它首次走进西南与重庆观众见面。

大幕拉开,一艘巨船自苍穹垂落,劈开浩荡长河。历史线沿着1901年意大利人小波罗与翻译谢平遥沿着运河北上寻亲展开,当代线则聚焦2014年大运河申遗前后相关后辈的故事,以古今交织的叙事线索,时空并置的精巧结构演绎由杭州至通州、绵延运河两端的人间世情。

舞台上,演员们身着清代与现代服饰交替登场,让观众随着时空切换在运河碧波上徜徉;多媒体影像与榫卯结构船只形成动态组合,让更多运河地标“活”在了舞台之上,观众仿佛置身于这条千年水道;配合精心设计的灯光,剧中人物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让剧情的感染力更直抵人心。

“如何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提炼精华,借助舞台语汇,将作品的主旨和意图打磨得更准确,是该剧创作时的难点之一。”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张媛坦言,一年来,《北上》在剧本结构、人物逻辑、舞台视觉等方面持续精耕细作。“此次亮相中国艺术节的版本,更聚焦谢、孙、邵三家后人在当代时间线上的交汇,更清晰地展现出运河人之间的生命联结和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时代意义。”

对《北上》首次赴渝演出,编剧解涛表示:“这是运河与嘉陵江的对话,是运河儿女与长江儿女的共情。”为冲击第十八届文华奖,导演李伯男带着杭州话剧艺术中心团队展开了一场全力以赴的 “攻坚战”,日夜排练、反复打磨,从剧本编排、音乐创作到舞台呈现、服装道具,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

作为杭州首部运河题材大型话剧,《北上》还将杭州的在地特色与季节风物带到了山城重庆,在重庆大剧院前厅特别打造了“一日穿越运河”主题快闪互动区。除了互动、活动与演前导赏等多元体验,还有朱炳仁·铜、“繁花照水”、宇树科技等多个品牌现场联动,把风雅宋韵“搬”到了川渝。

据了解,第十八届文华奖剧目奖将在中国艺术节期间揭晓。此次参评文华奖,话剧《北上》将文韵悠长的千年故事推向全国,更成为多维度焕活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