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35个机器人场景 正在比谁更厉害

AI理疗机器人给体验者按摩。

这款球形机器人外号“球sir”,重180kg,速度最高可达35公里/小时,即便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下也能工作。如今,“球sir”已经在机场、警局“上班”了。

康基唯精腔镜手术机器人引起了跨国公司企业代表的兴趣。

灏存科技工作人员做出握拳、摇手等动作,机械臂和灵巧手同步完成相同动作。
以机器人为纽带,开放的杭州正在与世界紧密相连。
昨日,一场机器人领域的跨国盛会——跨国机器人产业对接活动暨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在杭州举行。
透过机器人展区,可以看见全球前沿科技的发展以及机器人技术融入生活的众多可能,而大会达成的一项项合作、发布的一个个成果,更让人清晰预见:杭州机器人产业正大步迈向世界舞台。
跨国公司、新锐科技企业都来了 他们为何选择杭州?
走进展区,仿佛步入一个“机器人乐园”。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球形机器人、采摘机器人……海康威视、强脑科技、云深处科技、五八智能等国内机器人领域重点企业带来了各自的主打产品。
除了各类整机展示,机器人产业链企业也秀出新技术、新产品。
用一套穿戴设备就能控制机械臂,酷不酷?在灏存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展位,工作人员慢慢抬起手臂,做出握拳、摇手等动作,一旁的机械臂和灵巧手同步完成相同动作。
“只要戴上肢体动作识别设备,就可以让机械臂完全模仿我的动作,这个过程中,就把数据采集好了。”工作人员指了指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这套设备可用于机器人的控制以及动作训练、数据采集等。
灏存科技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能力核心硬软件系统研发,这个月刚在杭州成立公司。“选择杭州,正是看中这里良好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友好的营商环境。”工作人员宫文达说。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还吸引了罗克韦尔自动化、SGS等跨国公司以及雄克电子、依阔尔等德国企业代表参加,多个跨国公司机器人落地项目现场签约。
逻腾(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的球形机器人,因造型独特成功“出圈”。工作人员赵光慧一下子加了10多个微信好友,还利用“豆包”实时翻译功能,一句句地向外国朋友介绍机器人性能。
他们为何选择杭州?
在机器人这条赛道上,杭州已成为重要的竞争者。近年来,杭州在机器人领域抢先布局、率先发展,坚持把人形机器人产业作为杭州“五大未来产业”的重点赛道,成功获批具身智能机器人国家级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正全力打造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标杆城市。
这里不仅拥有宇树科技、五八智能、云深处科技、西湖机器人、千寻智能、有鹿机器人等众多明星企业,而且在丝杠、减速器、视觉传感器及算法等环节拥有头部企业优势。目前,全市机器人领域现有相关企业超200家,已初步形成创新能力强、链条完整、应用广泛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发布 让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的发布,是本场大会重头戏之一。
中试即中间性试验,就是将实验室阶段的样品转化为可规模化生产的产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产业中试能力决定了产业技术创新,也决定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预计2026年行业迎来小批量元年。企业能否将技术快速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已成为赢得新一轮商业竞争的关键。
为此,杭州聚焦人形机器人“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品评测+质量认证+场景验证+行业应用”等关键环节,建设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
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已经完成一期建设,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该基地集成了人形机器人中试中心、检测认证中心、AI训练中心等,能为机器人企业、研发机构提供检测试验、AI训练、中试转化等服务,打通从研发到量产的“最后一公里”。
机器人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也要走向“生活圈”。杭州还发布了35个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以及20个培育攻关场景,涵盖了工业制造、生活服务、文旅接待、巡逻巡检、医疗康养五大领域。
接下来,杭州将从35个典型应用场景中择优遴选出10个示范项目,按照机器人不超过投资总额20%、人形机器人不超过投资总额50%给予奖励,单个应用场景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场景创新,助力杭州打造机器人应用场景最佳开放地。
构建人机共融图景 西湖区竞逐人形机器人赛道
在杭州全力打造人形机器人创新高地的时代浪潮中,西湖区以扎实的技术积淀和完善的产业生态,正成为重要的创新探路者。
位于云栖小镇的展区,集中呈现了西湖区的机器人科创成果:西湖交互带来的护理机器人,将实际应用于医院场景,执行输液巡视、病房巡视等任务;智元研究院的外骨骼机器人,让腿脚不便的年长者重燃攀登名山的梦想;遐龄交互推出的荟宝机器人,创新地将机械臂与传统轮椅结合,通过语音交互与物体识别,为老年人提供取物、按电梯等贴心辅助。
西湖区的科创力量,不仅体现在整机产品上,更在于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如西湖机器人科技发布的全球首个通用动作预训练大模型GAE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实现了让操作者能像控制自己身体一样,实时、精准地驱动机器人完成复杂动作,极大地推动了人形机器人向通用化、智能化迈进。
强大的科创力量,离不开肥沃的产业土壤。西湖区精心构筑的“研、产、赛、展”四位一体服务体系,正如同一个功能完备的“机器人母港”,为产业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今年夏天拔地而起的“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作为长三角首个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串联起研发、检测、训练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此外,双浦镇依山傍水建设的机器人测试训练场,利用“山水林田湖路村”等丰富实体场景,为机器人提供了绝佳的“练兵场”。而即将投用的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浙江分中心,将填补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