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良渚论坛举办前夕 纪录片《全世界的水终会重逢》上篇全网发布

都市快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王矫 见习记者 陈淼琳

10位Hangzhou Seeker在良渚深度探索

纪录片《全世界的水终会重逢》上篇全网发布

扫一扫,看视频

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大莫角山上,美国历史学家David Ringo Miano久久伫立。在他回到美国制作的影片中感慨:“良渚遗址让我感受到了文明的力量。”

这位远道而来的美国学者,并非孤身而行。2025年6月,杭州向世界发出请柬,邀请来自埃及、土耳其、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家的10位不同领域、热爱历史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友人,成为Hangzhou Seeker(杭州探索者),开启了一场“5000年中国看杭州”的文明互鉴之旅。

一周时间,他们探访良渚古城、西湖与大运河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走进千岛湖生态样板区,融入杭州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他们的脚步,既丈量了城市的文化厚度,也见证了跨文明交流的新可能。

10月18日-20日,第三届“良渚论坛”即将举办之际,这部记录10位世界探索者重新发现杭州的纪录片《全世界的水终会重逢》上篇全网发布。他们与杭州的故事,与本届论坛主题“文明重光:文化遗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不谋而合。

在三大文化遗产,读懂一座城的历史叙事

良渚古城,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实证”。这里不仅有稻作农业的遗迹,还有精致的玉礼器与恢宏的水利系统。对这群国际探索者而言,良渚是打开中国五千年文明大门的钥匙。

大埃及博物馆策展人Remonda Fayez被玉器与水利工程吸引,参观博物馆后,她与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说:“古埃及同样依靠智慧建设城市、修筑水利,在良渚让我看到了文明的共通性。”希腊人类学家Christina Papageorgopoulou从陶器和遗骸的考古发现中找到了与欧洲许多古文明的对照点,她认为这代表着一种跨越万里的同时代呼应。

如果说良渚讲述了文明的起点,那么西湖与大运河文明则证明着历史长河的不断流淌。

在细雨蒙蒙的西湖上,意大利纪录片导演Leonardo Cinieri Lombroso举着相机,拍下湖上雨帘与远山的剪影。当他得知杭州与意大利维罗纳是友城时,不禁有了以浪漫串联文化交流的纪录片创作灵感。

土耳其Harici媒体主编Tunç Akkoç立刻找出杭州“老市长”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英译版,随即理解了让西湖成为世界遗产背后的这些历史积淀。

在大运河拱宸桥上,巴西律师Renato惊叹于中国人从如此久远的历史时期就开始开凿庞大的运河工程,并且现在河道仍在使用。由此他开始了对中国“集体智慧”和历史传承的探索。

文明的价值,不在于独白,而在于对话。10位友人在“穿梭千年的文明互鉴”分享会中,也将各自国家的文明和中国文化相结合,带来10场生动的演讲,杭州成为了东西方互释心声的桥梁。

生态与未来:千岛湖的绿色启示

什么是杭州的主色调?所有人脱口而出“绿色”。10位seeker搭乘高铁前往千岛湖,寻找生态保护背后的发展道路。

当渔船巨网缓缓收拢,无数条鲜鱼跃出水面,德国摄影大师Gunther Riehle兴奋得几乎要掉进水里。他连连按下快门:“这就是我最期待的瞬间!生态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泰国指挥家Kittiporn Tantrarungroj则对淳安当地非遗艺术家的竹马表演与睦剧印象深刻,他感叹:“音乐与戏剧是最能直观体现百姓生活的艺术,这里的传统表演充满了喜悦。”

千岛湖的鱼子酱与威士忌产业也让嘉宾们看到了生态与经济的共生。Christina赞叹:“在这里,我看到了生态保护与发展并存的可能性。”

民间外交:在家庭里感受城市温度

“文明的魅力不在于同一性,而在于多样性。”本次杭州深度探索,我们特向市民发出征集,五组杭州家庭成为友好代表,带10位seeker了解最接地气的生活。

五组家庭早早做好了各自的规划,有的甚至自己制作打印了“买菜指南”。他们的足迹遍布充满市井氛围的吴山广场、大马弄、社区农贸市场、吴山古玩城,也有古韵十足的西泠印社、八卦田遗址,充满野趣的超山风景区、龙井茶人村,还有充满杭州现代都市风貌的城市阳台等。

加拿大百万粉丝博主Angelina Hui Qing Zhang在第一天见面会中,就和结对家庭中年龄相仿的杭州姑娘思诺开始了有趣的互动,她们相约去逛创意咖啡厅,拍摄的照片在社交媒体获得千万播放量。

西班牙国际学校校长Francisca一直想体验中国的市民生活,她没想到在社区和菜场中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扫码骑单车、菜蔬实时点单配送,甚至麻将桌都是智能的。她说:“杭州让我看见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这些细碎而真实的家庭体验,把杭州的温度传递给了来自远方的客人。

深度对话:杭州成为古文明交流新枢纽

从良渚到西湖,从运河到千岛湖,再到市井街巷,杭州用一次文明互鉴之旅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完整叙事:这里既是中华文明的实证,也是跨文明交流的新舞台。

我们邀请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郭怡、知名电影制片人顾佳凤等10位杭州代表,与10位国际友人开启《杭州与世界:10人问10人》深度对话。每组嘉宾或有着相似的专业背景,或关注同样的话题,让文明互鉴有了各种意义上的多样性。

在欢送晚宴上,我们以美食为媒,让世界10个国家的美食与杭州、苏州、绍兴的江南菜式组成一桌“流动的盛筵”。大家走进厨房,亲手烹饪本国菜肴,加拿大薯饼、埃及蛋糕、德国冰淇淋、意大利面……在西湖边的“杭州盘子”里,飘出“全球味道”。

杭州正在成为一个文明交汇的时空枢纽,激活全球古文明对话的网络。

跨越山海再重逢:文明互鉴未完待续

6月的杭州探索之旅结束,但全球文明互鉴故事才刚刚开始。

在首批“深度探索团”中,加拿大网红博主Angelina以她特有的轻松方式展现杭州年轻时尚、生活化的一面。她身着汉服漫步西湖,在茶田间体验龙井茶制作,在小河直街学习弹奏古琴 ——她的视频在各大平台播放量突破350万次,成功吸引了许多原本对中国文化陌生的年轻受众,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追问:“景色好美,有人知道这是哪里吗?”

还有德国摄影大师 Gunther Riehle—— 他是美国摄影学会(PSA)的资深成员。Gunther在PSA认可的全球影展中累计有超过11000张次的作品入选。这次行程中,他用“镜头”捕捉到了杭州的“双面魅力”,烟雨西湖的朦胧诗意与城市阳台的现代气息、千岛湖“巨网捕鱼”的原始力量与茶园的清新绿意,都被他藏进每一帧画面。他在千岛湖拍下的“鱼跃”盛景,被《泰晤士报》《每日邮报》和《每日邮报+》争相转发,在2025年印度托里冬季(TORI WINTER)国际摄影巡回赛中,他的这批作品斩获银奖。Gunther 表示:“能被选为首批‘Hangzhou Seeker’之一,我感到无比幸运和荣幸。这次探索让我找到了杭州的‘天堂’,还有这里美好的人们。”

首期“Hangzhou Seeker”影响力仍在持续发酵:David的视频还在不断收获新评论,Angelina的Vlog被反复转发,Gunther的照片还在持续登上国际媒体,意大利导演Leonardo筹备的杭州纪录片策划案,已提交意大利国家电视台……更重要的是,这个计划搭建了一个可持续的国际传播模式——以体验为基础,以人情为纽带,以内容为载体,让杭州成为跨越文化的共同记忆。

故事接续,杭州国际传播中心在7月启程,前往地中海沿岸的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亚欧大陆之交的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探索土耳其大地上的古老历史,Tunç与他的Harici媒体成为了亲密的合作伙伴,交流活动获得伊斯坦布尔政府文化遗产保护部门(IBB Miras)、Polyeuktos 古教堂遗址的支持。在埃及,我们前往大埃及博物馆,Remonda成为我们了解古埃及历史的窗口。同时我们还前往了在埃及生根发芽的浙商企业,让浙商成了文明互鉴的桥梁。

从杭州生发的文明互鉴故事,正通过我们和这10位探索者的友谊与实际行动被不断放大、延展、流动,最终汇入世界文明的浩瀚长河。正如David在采访时所说:“文明的传播始于理解,延续于讲述。今天我们理解了杭州,明天我们要讲给全世界听。”

欢迎通过杭州国际传播中心微信视频号Hangzhoufeel等平台观看纪录片,其下篇也正在紧张制作中,继续记录世界的水与文明,从杭州出发融汇交流的进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