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山偏远地变热门打卡点 桐庐合村乡的致富秘密都藏在“四好农村路”里
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以前藏在深山没人知的桐庐合村乡成了网上热门的旅游打卡地,不少网友都把它列进假期必去清单,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合村乡的民宿、户外运动、农家菜。10月14日,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合村乡,想弄明白它为啥能有这么大的变化。
合村乡位于桐庐、淳安、临安三地交界处,122.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6个行政村。过去,崎岖难行的山路是制约这里发展的“拦路虎”。然而,近年来伴随着桐庐县“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发展,这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镇迎来了发展新转机。其中,合大线和分老线两条骨干道路的提质升级,更是彻底激活了山乡的发展脉络。
全长9.273公里的合大线,宛如一条丝带串联起红色纪念馆、红军墓等红色教育基地,穿过高凉亭隧道直抵滑雪场景区,成为集交通、生态、教育、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美丽走廊。而32.539公里的分老线,则通过持续的景观提升,营造出“畅、安、舒、绿、美、谐”的路域环境,成为交旅融合的精品示范线。
合村乡农村公路负责人王卫东表示:“2018年以来,合村乡累计实施农村公路项目40个,总投资近1亿元,新改建公路45.405公里。这些项目工程使我们的农村公路改头换面,为区域发展带来了很大助力。”
站在牛水坞的小木屋旁,合村乡高凉亭村党支部书记毛亚君高兴地跟记者说:“合大线又漂亮又好走,帮了我们民宿不少忙,这几年过来度假的游客一直很多。”这个有12幢木屋的度假项目,把经营权拍卖给专业旅行社运营,现在一年租金能超20万元,还接待游客4000多人次,成了盘活村里资产的好例子。
靠着 “四好农村路”,合村乡把山水资源用好,搞起了“水上漂流、冰上滑雪、天上滑翔、山上民宿”项目。数据显示,2024年全乡接待了近96万人次,旅游收入有1.2亿元;民宿开了140多家,平均每家一年能赚15万元以上。
路修好了,不光游客多了,农产品往外运,电商物流也更方便了。
在后溪村的青创工坊,杭州町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出100多种特色产品,通过线上线下一起卖,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同时,深度挖掘“端锅菜”非遗文化,打造特色端锅宴,累计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公司负责人说:“我们靠着共富学堂,培训了320多人次的‘厨娘、绣娘、民宿老板娘’,帮村民提高了就业技能。”
“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更为农村物流增添一份助力。作为“中国民营快递之乡”,桐庐县一直重视“人好走、货好流”,推进客货邮融合,建好了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今年以来,桐庐县交通运输局在合村乡的瑶溪村和三源村各加了一个村级物流点,由桐庐邮政分公司运营,把物流服务送到了山里,既帮村民省了跑远路取东西的成本,也让村民更爱网购了。
合村乡三源村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位于三源村村委,平均一天要接收50多个快递。“最早大家要去合村乡里或者分水镇上取快递,来回几十公里。”服务点负责人、三源村村委副书记李松青介绍,今年村委成为了农村物流点之一,村民也享受到了家门口取快递的便利。
桐庐县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常力夫介绍:“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具备交通信息推广、农产品代销、电商咨询等综合功能,其建设目的是通过物理网点下沉和资源共享,既满足村民网购需求,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与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全县农村物流网点已达200余个,新改造升级客货邮农村物流网点41个。”
据悉,自2018年启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来,桐庐县已累计投资超20亿元,新改建公路800公里、大中修公路450公里,还成了“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有1897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612公里,实现了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行政村通双车道、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