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力低空经济:政策赋能,场景驱动,迈向领军新征程
低空经济,这一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感的新兴经济形态,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融入杭州百姓的日常生活,从无人机外卖配送的便捷,到消防灭火的高效;从高楼外墙清洗的革新,到直升机观光的惬意,无不彰显着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日,杭州市审管办、杭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携手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及杭州网,共同组织“杭州低空经济发展路径展望”访谈直播活动,杭州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调控服务处处长周鸣、余杭区交通运输局信息管理科科长葛英杰在直播中深度介绍了低空经济领域专业知识和杭州市以及余杭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与工作部署,为我们深入了解杭州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契机。
起步早基底稳,产业蓝图徐徐铺展
据周鸣介绍,杭州的低空经济发展起步早,基础好。早在2019年10月,我市企业—杭州迅蚁科技公司就拿到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编号为“0001”的全球首张城市场景无人机物流牌照。2020年10月,杭州就入选了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成为最早一批进行无人机城市场景商业运行探索的城市。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明确将其列为未来五大先导产业之一。特别是2024年以来,杭州站在“后亚运、两万亿、超大城市”的新起点上,根据国家、省相关要求和部署,提出了打造“全国低空经济领军城市”的总体目标定位。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杭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杭州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形成了“方案+规划+政策”的顶层设计,聚焦低空产业和低空交通两大主线,打造低空产业、基础设施、管理规则、场景应用和保障支撑五大体系。
产业方面,杭州已有超400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基本实现产业链全覆盖。2024年全市低空经济产值达329亿元,同比增长26.54%。今年以来,沃飞长空、卓翼智能等多家整机制造企业先后落地。根据规划,到2027年,全市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将超600家,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当前,杭州已经编制了《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推动产业补链强链,打造杭州特色的产业体系。
场景多元应用广,品牌雏形已然显现
杭州作为低空经济的先行城市,全市低空应用场景应用案例已经比较丰富,目前全市低空应用场景案例达到79个,涵盖城市治安、应急救援、生态治理、巡检作业、地理测绘、低空物流、低空客运、低空文旅、低空体育和农林植保等十个方面。
周鸣表示,下一步,杭州将聚焦生产作业、公共服务和市场业态三类,结合杭州特色,加快拓展全市场景应用体系,重点打造“3+1”低空场景应用。“3”,指的是“低空+物流”“低空+治理”“低空+文体旅”三大应用品牌;“1”,就是加快探索“低空+客运”新业态。
为保障低空飞行安全,杭州从“硬能力”和“软规则”两方面发力。“硬能力”上,围绕“基础网”“航路网”“智联网”,加快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软规则”方面,构建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范三个层级的低空交通管理规则体系。
此外,为了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杭州市在2024年已印发出台低空经济专项支持政策,在企业招引、技术创新、航空器取证等方面发挥了日益显著的效果。同时,杭州正结合低空经济企业实际情况,探索低空经济人才授权认定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低空企业人才培育和发展,为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余杭创新求突破,“中国飞谷”强势崛起
余杭区作为杭州市低空经济6个产业示范区之一,在低空经济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
据葛英杰介绍,“中国飞谷”是余杭区围绕低空经济打造的产业新地标,通过构建“一核两翼、全域发展、有核无边”的低空经济总体布局,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引培育优质低空经济产业项目,提供丰富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在余杭集聚发展,目标是构建一个集低空制造、技术研发、商业应用和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有力支撑杭州低空经济产业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余杭区在争创低空试点方面,入选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系全市唯一入选区县;在低空经济政策支持方面,在全省率先出台《余杭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正式启用全市首个枢纽型无人机公共垂直起降场,建造全省首个低空试飞场;在低空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开通全省首条低空即时配送外卖航线,在全市率先实现无人机医疗配送服务区内全覆盖;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全球首款百公里级氢动力无人机首飞成功。
目前,全区已集聚低空经济领域核心及关联企业超百家,其中规上企业超过20家,累计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8家,低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中国飞谷”的品牌效应逐渐凸显,杭州将依托“为企办实事”“行走的办事大厅”等载体,深入园区和企业开展政策解读、要素保障等方面的主题服务,积极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助力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