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烂秋雨”还没停,秋收情况如何?记者实地走访
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频道讯 9月以来,河南持续降雨,对秋收影响有多少?
记者近日来到种粮大县、新乡辉县市,走进田间地头一探究竟。
持续阴雨天,大部分土壤偏湿,田间路泥泞不堪,有的农田还积了水,传统轮式收割机一时无法下地。
在冀屯镇宪录村,记者见到村民张小河。他一早就开着履带式收割机下地抢收了。
轮式收割机不好走,履带式就没问题。张小河解释:“3年前,我们就遭遇了一场烂场雨,和现在的情况差不多。所以我就买了履带式。”
种地望天收,但天公不作美是常态。如今,许多像张小河这样的农民,承包了成百上千亩的土地,搞起规模化种植,购买履带式收割机、烘干机等设备,减小不利天气造成的影响。
“根据购买机器的不同,政府还有几万到十几万补贴。”张小河说。
人工掰玉米,只限小地块。要抢收,还得靠机收。有机收,就不太愁。目前,辉县市准备了玉米收割机1916台,其中履带式收割机62台。河南全省,已准备各类收获机械20万台。
去往泥泞的田里,履带式收割机最实用。但有的地方倡导“把轮式改为履带式”,许多村民却不乐意。这是为何?“如此改装,一台要花3万元。成本太高。”
那怎么办?不少村民们想出其他办法——找来旧轮胎,再稍加改装,将其安装在收割机轮子旁边。多个轮子的收割机,抓地力更好了,也能下地收割了。
“如此,会不会涉嫌非法改装车?”有村民担心。地方干部出面打“包票”:“收粮‘抢’字当头,特事特办,改装车只用来下地收粮,可以放心。”
只要雨停,或是小雨,收割机就抓紧下地抢收。记者见到张小河时,他说:“这两天,我只睡了4个小时。除了收自家玉米,还帮村里的散户收。
机器收一遍,张小河还跟在机器后面,再走一遍。看到地上遗漏的玉米棒,他又赶紧捡起来,扔进收割机的大斗里。“多捡一个,就少一份损失,多一份产量。”
目前,各地都在抓紧抢收。抢收之后,咋快速烘干?
记者跟随一辆拉粮车,来到冀屯农产品加工基地,看玉米如何烘干。
基地右侧是脱粒场。一大片空地上,金黄的玉米堆成小山。几位村民手持扫把、铲子,将玉米散开。“今天预计没有雨,这些是排队等待脱粒、烘干的,就先在这里晾一晾。”
记者蹲下来,抓一把玉米,只见玉米粒金黄,捏着确实能感觉到潮气。“等烘干机一烘,就没问题了。”一旁,辉县市粟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宋龙飞解释。
基地左侧,是好几排高大的烘干塔。“轰隆隆”的声音不绝于耳。“趁着购置农机补贴的政策,我们买了七台烘干设备。现在24小时不停,全力烘干。日烘干能力达到300吨。”宋龙飞说。
种粮大户、合作社等,规模大,有烘干设备。收割上来的玉米,通过烘干机,能完成烘干。
“在我们这里,发生霉变是少数情况。我们采取的是适度收割。有烘干能力的,就快收。烘干能力一时跟不上的话,就让玉米在地里待几天,也没事。再有十来天,也都能收完。”
走进位于洪洲乡的祥豫农业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烘干车间门前,满载湿玉米粒的卡车一辆接一辆,过磅、卸粮、烘干、除杂……工人轮班倒、机器不停转,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夺粮战”紧张有序进行。
合作社负责人户天生眼睛略肿,头发凌乱,显然很久没有休息了。他带记者来到一堆玉米前,抓起一把玉米介绍:“往年,玉米含水量低于30%,今年普遍超过35%,要是不抓紧烘,两天就会发霉变质。多亏了之前农机补贴,我们买了烘干设备。”
身后,16台烘干塔正24小时运转,轰隆声连绵不绝。
为了减少损失,做到了“粮食尽量不落地”。这是何意?种粮大户收了粮,直接装车,拉到合作社烘干。烘干后,又直接装车,送到饲料场、淀粉厂等深加工企业。如今中间倒运环节少了,损耗也就少了。
玉米出现发霉情况的,多是一些散户。
在路上,记者看到一些村民将玉米晾晒在路边。没雨时,打开塑料布。有雨了,就用塑料布盖上。
“不想让家里那几亩地荒了,就种了玉米。而今收了一些玉米,送去烘干还费钱,就地上晾晒算了。也不打算挣钱。”一位村民说,家里有三口人都在外打工挣钱,家里也不指望靠玉米养家。
今年,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许多种植大户种的是抗旱耐涝的品种。辉县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股长吴乾坤,向记者展示收获的玉米,体格虽小,但颗粒紧实,是耐涝品种。
在高庄乡,一些村民没有将玉米拉去烘干,而是用了自己的晾晒粮食办法——买来铁丝,制作存粮筐,底部垫高,防止受潮;顶部盖塑料膜,防止落雨。“如此办法,玉米无需烘干,也可以长期存放。”
“这样的铁丝笼,每个约30元,可装玉米1000斤左右。”土楼村党支部书记白科鹏说。
在高庄乡卫生院门前,记者看到:道路两侧最外向车道,堆满群众晾晒的玉米棒。对于烘干能力不足、小农户晒粮难问题,包括辉县在内的河南各地组织开放闲置仓库、村委大院、文化广场、空置厂房等宜晒场所,进行摊薄晾晒。
有条件的地方,村民们还使用电风扇、鼓风机等设备通风,加速水分蒸发,防止收获作物霉变。
这段时日,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也都下了地。有的去实地指导,有的协调调度收割机……辉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司月莲说,“天灾面前,大家的心是往一处使劲的,那就是让国家粮食安全有保障,让农民少损失、有钱赚。”
对于已有损失的农民,理赔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人保财险河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0月13日,目前已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立案秋作物理赔案件1.5万件,已加紧赔付6445万元,其他也正在加紧赔付中。
河南多地的雨,并非下了就不停,有时也有阴天、晴天。各乡镇趁着天好时,将广场腾出来,让村民晒粮。
采访中,记者提问农业专家:持续阴雨天气对秋粮产量有哪些影响?
专家表示:主要是后期光照不足,影响秋粮灌浆强度,千粒重受到影响。但持续阴雨天气发生时,秋粮产量基本形成,豫南地区玉米乳线已到2/3,豫北地区也基本到一半。因此,不会逆转秋粮稳产大局。
截至10月13日17时,河南省秋作物已收获9766万亩(占82.8%)。粮食作物已收获6362万亩(占83.4%),其中玉米已收获5127万亩(占88.7%)。
抢收、烘干、抢运……在辉县各地采访,只见雨脚暂歇,处处仍是一片奔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