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蜜蜂”何爱珍:千岛湖畔的农业筑梦人

杭州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葛玲燕

何爱珍(左)和同事在记录菌类生长情况。

八月的一天,田间骄阳似火,气温计红线稳稳锁定在37℃以上。在淳安县界首乡的“共富菇房”里,何爱珍和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穿梭在一个个菌架间,拿起绣球菌的菌包端详,并时不时地与农户交流,教他们如何栽培出质量更好的绣球菌。

何爱珍是淳安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蔬菜(食用菌)和种子站站长、农业推广研究员。在岗20多年,“下乡”是她的工作常态,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总能见到她在田间忙碌的身影,也正因如此,大家都称她是“田间地头勤劳的小蜜蜂”。

农田里的“多边形战士”

食用菌只是何爱珍涉猎的其中一个领域。

时间倒回到2000年。刚大学毕业的何爱珍进入当时淳安县农业农村局的蔬菜站工作。在蔬菜良种繁育基地里,个子小小的何爱珍每天起早摸黑,翻地、浇水、种菜,背着20公斤的喷雾器打药,认真钻研生产技术……晒得脱皮的脸颊常被同事笑称为“小包公”。

何爱珍却不以为意,在她小小的个头里有着一个大大的梦想——“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服务农民增收”。

也许是基地的实践与历练培养了何爱珍坚持不懈的意志。此后,何爱珍的农业事业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工作以来,她共承担或组织完成省市县各级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项目100多项,引进蔬菜、食用菌、粮油等作物新品种300多个,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100多个,通过推广应用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肥药双减及绿色防控技术、高山蔬菜生产技术、食用菌秀珍菇生产技术、中药材生态化生产技术等,帮助老百姓解决了一个个实际生产问题。

从守护“米袋子”出发,何爱珍和同事们积极推动淳安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革新。仅2016年后的5年里,淳安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就新投入农机设备140多台(套),总投入987多万元。与此同时,“甬优”“中浙优”系列优质品种也在淳安的土地上陆续扎根,催生出“浙江好稻米”、杭州市“十大好味稻”等多个金奖佳绩。

“菜篮子”是居民日常生活的“晴雨表”。在何爱珍和同事们的助力下,淳安县先后累计建成市、县两级“菜篮子”基地0.79万亩,并组织主体实施县“菜篮子”基地项目、生态产业项目及蔬菜种植直接补助等,提升基地生产综合能力。2024年,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在淳安县界首乡落地,项目建成后将年生产秀珍菇菌棒2160万袋,年产量约3000吨,年销售额约4000万元。

从一瓶酱到“百村万亩”共富路

2021年,随着淳安县辣椒丰收季一起来的,是淳安酱的火爆“出圈”。

为了宣传推动淳安县红辣椒酱产业的发展,扩大“千岛农品”品牌及红辣椒酱产业的影响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淳安县组织开展首届“千岛农品·淳安酱擂台赛”活动。这个光荣的任务被交到了“泥腿子”出身的何爱珍手里。

从农业技术员到活动策划者,何爱珍迅速转变、倾尽全力。从制定擂台赛方案、组织酱源、邀请评委到成品展销等各方面,她都一一仔细筹备。擂台赛后,淳安酱成为“千岛农品”线上销售、快递到家的“网货”爆款。据统计,那一年,威坪镇共收购辣椒原酱超过50万公斤,带动村集体和老百姓增收1200万元。

更大的突破在2022年。面对耕地冬季闲置问题,何爱珍带队在大墅镇孙家畈村建立了冬闲田耐寒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这项创新吸引了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关注,紧接着,淳安县·明康汇“百村万亩亿元”产销共同体建立。2023年,明康汇在淳安全县合作“冬闲田”面积近1000亩,带动种植超4570亩,5个村、300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超万元。

与此同时,何爱珍深耕的“农业芯片”工程也在开花结果。2023年12月,她参与选育的“浙黑甜1号花生”获得国家品种登记证书。此外,由她创建的两项花生种植纪录还被收录为“浙江农业之最”。

“淳安县承接国家、省级玉米区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试验经验比较丰富。此前开展的玉米区试主要是甜(糯)玉米的区试,选出了口感、色泽、香味等方面比较突出且受市场欢迎的高品质品种。通过种质资源普查,还发现了多个淳安地方特色山地玉米品种。”何爱珍说:“做农业工作就是要躬下身去,到一线的田间地头去。每个人多奉献一点,我们的农业就发展得快一点。”

20多年过去,当年那个被称为“小包公”的女娃已成为淳安县农户的“专属客服”。风吹日晒让她眼角多了皱纹,可看到试验田里的新品种又长高了一截,农户们发来丰收的笑脸,她便觉得,这就是作为农业工作者最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