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成都事故惨烈!“电子门把手”的隐患到底在哪里?
都市快报讯 13日凌晨,成都发生了一起小米SU7的交通事故。根据警方通报,这辆小米SU7和对向车辆撞在一起后,越过了道路中央的绿化带,接着起火燃烧,最终SU7的驾驶员不幸身亡。
从现场视频能看到,事故发生后,不少路人主动上前帮忙救援。有人徒手砸车窗,有人找来了工具,还有人拿来了灭火器,甚至有路人的手都被砸得流了血。虽然大家最后把车窗砸破了,但车门怎么都打不开,没办法把驾驶员救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火烧起来。
这起事故一出,网友们都开始讨论电子门把手的安全性,小米SU7的门把手设计也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再来说一说“电子门把手”
据了解,小米SU7的车门外把手是“半隐藏式”的,开门时得把手伸进凹陷的地方,用手指前端按一下里面的小开关才能解锁。这个开关是电子的,一旦发生碰撞,车辆的高压供电系统会自动断开,改由低压供电系统(大家常说的 “小电瓶”)供电。
业内人士分析,小电瓶若装在车辆右前方,如果事故把小电瓶撞坏或撞断了线路,就有可能导致车辆断电、车门打不开。
其实不止小米,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新能源车,还有一部分燃油车,用的都是电子车锁。这种车锁靠车载中央电脑(相当于车辆的“大脑”)控制,能实现自动上锁、解锁,还能通过手机远程操作。
按道理说,车辆撞了之后,大多数车型都会自动解锁,这是有国家标准要求的,而且是强制实施的。不过这个国标是2024年12月31日发布的,要到2026年7月1日才正式生效。虽然现在还没强制,但欧盟早在2022年就开始推行这个标准了,所以这几年生产的汽车,其实早就按“碰撞后自动解锁”来做了。
可问题在于,电子门把手的“解锁”和“打开”不是一回事。业内专家向橙柿互动记者解释,撞车后,车门还是得靠机械装置或电控装置才能拉开。如果电控装置坏了,就只能用机械拉手。但很多车企为了好看,会把应急用的机械拉手藏起来,而且这东西平时很少用,不少车主都不知道自己车上还有这个配置。
就拿这次小米SU7的事故来说,它的机械拉手藏在车门下方的储物格旁边,这也是很多新能源车藏机械拉手的常用位置。更麻烦的是,车外的门把手完全没有机械设计,车内的机械拉手又太靠下了。如果驾驶员昏迷了,没法自救,车外救援人员只能砸车窗施救。可普通路人大多不知道车内机械拉手的位置,就算知道,伸手去够车门底部的拉手也得花不少时间,很可能错过救援时机。所以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应该把应急机械拉手装在车内显眼的地方,比如车门上方,或者像传统燃油车那样,装在平时开车门的位置。
还有网友提议,能不能设计一个“碰撞后自动开车门”的强制装置?
但专家说,要是遇到车身变形、车辆侧翻或者涉水这类复杂情况,强制开门反而可能带来新的危险,甚至让救援更难进行,所以这个提议不太现实。
新国标来了
隐藏式门把手将被禁止
不过好消息是,针对近年来多次“撞车后车门打不开”的事故,工信部已经在制定一个关于车门把手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这个新国标从 9 月下旬开始已经公开征求意见了,建议从2027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
根据这个强制性国标,以后每辆车的车门(尾门除外),都得配“能机械解锁”的外把手,确保紧急情况下不用工具就能开门,而且明确禁止用全隐藏式门把手。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个国标作为强制性标准,会规范车门把手的设计,能有效解决全隐藏式电动门把手“不好操作、安全性不够”的问题。
记者还发现,在这个标准开始征求意见之前,新能源车市场已经悄悄掀起了“设计转向潮”—— 很多新车型的门把手,都加回了传统的机械门把手。
比如9月29 日上市的极氪9X,就直接保留了传统机械式门把手;再早一点,华为和上汽合作的尚界H5、吉利银河M9和A7、问界全新M7和M8,都把之前的门把手改成了半隐藏式或者传统外露式 。要知道,这些品牌之前有些车型用的可是全隐藏式门把手。而且从工信部官网的申报目录能看到,吉利银河星耀7、极狐S3等一批即将上市的新车,也都用了或者保留了传统机械式门把手、半隐藏式门把手。
车企们主动做这个调整,背后其实是对“隐藏式门把手争议”的深度思考。不少车企的高管已经公开聊过对这个设计的看法,虽然侧重点不一样,但都离不开“安全和实用”这个核心,这也成了行业理念转变的重要信号。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就承认,现在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确实有不少问题,还透露团队正在开发“极端情况下更好打开”的门把手;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一次直播里说,隐藏式门把手又重、密封性又差,还太依赖电力系统,唯一的好处是能减少一点风阻,但这点风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深蓝汽车CEO邓承浩也表示,“隐藏式门把手确实能降低能耗,但现在的关键是解决它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隐患,而不是直接退回到过去的设计”。
这些高管的话,其实也反映了一个核心转变:曾经被当成新能源汽车“设计标志”的隐藏式门把手,如今因为极端场景下的安全隐患,成了需要警惕的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