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场景 展现许江的山水世界
山,不仅是自然之山,更是人文之山、心性之山。仰山,从来是华夏民族的天地景象,是千古风流的心灵塑造。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油画学会、徐万茂美堉公益基金会主办的“仰山——许江艺术展”正在宁波美术馆展览中。
二十多年来,许江以中国大地上的葵原与山水为现场,以油画、水彩和雕塑等多种表现方式,铸炼现代中国人的仰山情怀。向阳而问,仰山以答,展览以“仰山”为题,分为“所念皆山”“燎原的现场与吟啸”“火的荒原在生长”三个篇章,从浙之山水、葵之剧场、葵莲共生三个场景展开许江的山水世界,构建一场贯通传统与当代、视觉与哲思的山水精神对话。
近年来,许江集中着眼于油画的山水创作。他笔下的山,并非缥缈之“彼山”,而是扎根于江南土壤、呼吸于时代风雨的“此山”。在江南群山的语言中,捕捉天地应和、追怀逝水流风、兴发时代激情,最终铸炼成一种充满东方情怀的山水之诗。
“念山”板块,展出系列油画作品近180幅:《江水泱泱》将逝者如斯的咏叹转化为生命汹涌的宣言;在《云山苍苍》中,可见凝固的雷声、大地凸起的筋骨;《龙泉苍松》尽显坚劲,《大树参天》吐纳雄浑;《十里银杏》璀璨如金,《神仙山居图》超然物外;最终,《谿山新旅图》带领观者完成一场贯穿古今的精神行旅。
《葵原长卷》以浓重油彩堆叠出葵原的苍茫,葵秆如林、葵盘如炬,犹如一代人默然伫立于历史荒原。许江以画笔放牧葵园四季:春葵破土,战栗生长;盛夏葵盘在浮雕般的色层中迎风舞动;秋暮垂首,籽实累累如岁月铭文;雪原枯葵则以破碎肌理隐喻涅槃后的守望,将个体岁月与集体理想镌刻为一代人的精神史诗。
许江与团队制作了上千个葵头与莲蓬头,以铜、铝为质,打磨如烛,熠熠生辉。“共生”展厅内,三屏影像并置,交织成一道视觉史诗——铜锤击打葵盘,星火飞溅如雨;万葵逐日,又在秋风中垂首如鎏金。许江立于葵原,画笔与葵叶同颤,在巨幅画布上挥写万千葵姿。
影像与雕塑群像共同构建了一个多重感知的现场:葵原的枯荣轮回、金属的千锤百炼、艺术家的孤身行野,共生不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并存,而是升华为一种跨越物种、时空与媒介的生命哲学,共同诠释着“共生”的深层内核:那是毁灭与新生的对话,是个体与时代的共鸣,亦是人文之山巍然矗立的精神见证,更是大地与命运间永恒的相互滋养。
展览将持续至12月3日。